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先贤群体中,台湾画家陈澄波是一位突出的代表。他于1895年出生于台湾嘉义,受家学蒙养,自幼便对中国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等有相当的了解和接触。1924年考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研习西画,艺术才华脱颖而出,在学期间以家乡风景为题材创作的《嘉义街外》、《夏日街景》等多次入选“帝展”,可见他游学海外,但心系家园的乡土情愫。1929年毕业后,他应聘任教于上海新华艺专和昌明艺校,并在江南一带写生创作,作品《清流》曾参加当时的“全国美展”,成为海上画坛活跃而著名的画家。最为重要的是,他曾参与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先锋意识的“决澜社”活动,投身艺术革新的热潮。1933年他回到台湾,在以绘画为职业的同时,也课徒授业,推动美术教育,曾参与... 【详细】
陈澄波是台湾地区历史文化变迁中极具重要性与代表性的油画艺术家,其短暂而精湛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充满对祖国文化的认同与投入,作品在“中国文化”与“乡土特色”乃至“现代意识”的多重交织中,呈现出鲜明的个... 【详细】
陈澄波一生创作的题材内容和形式面貌不断有所变化,驱使其变化的因素主要是他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经历,国际和中国的艺术潮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陈澄波出生在一个有深厚民族传统文化修养的家庭,他... 全文>>
陈澄波因家境清贫,迟至13岁,乃一般子弟已自公学校毕业的年龄,始入嘉义公学校(今崇文国小)就读;两年后,父亲守愚公即辞世,此时陈澄波15岁。此前,父亲虽另再娶,但对澄波的教育颇为看重,要求学习... 全文>>
台湾孤悬海隅,素有蓬莱仙岛的美称。陈澄波出生于台湾嘉义,也是一个深具文化传统的城市。父亲陈守愚先生,是清朝秀才,担任汉学私塾教师。陈澄波自幼即在父亲教导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诗词、经典、书法等广为涉猎,也成为日后创作的重要养分。1913年,陈澄波自嘉义公学校毕业,考上台北的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公学师范部,受到日本水彩画家石川钦一郎指导,开启了对西洋美术的初步接触和认识。这时期,陈澄波进行了现代艺术创作的最初尝试,亦真实记录下了不少台湾城乡现代化的过程。自台北国语学校毕业后,他返回故乡,任嘉义公学校教员,并成家立业。但他却在1924年毅然辞去稳定的教师工作,在夫人张捷女士的支持下,以30岁的“高龄... 【详细】
1929年,陈澄波毕业后即返回祖国,在上海任教,担任新华、昌明、艺苑等校西画科教授兼主任,并任全国美术展览会筹备委员、上海市中等学校图画科督察、上海市全国中等学校夏季油画讲习会讲师等职,并代表全国十二大画家,参展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作品《清流》、《绸坊之午后》则参加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在上海任教的5年时间里,陈澄波游历江南各地,勤于写生,留下大批风景画作。他的艺术创作富于热忱与文化敏感,每到一处,便能捕捉到该地独特的人文景象,留下了一批富有特殊风貌的作品,如《清流》《西湖》《苏州》《上海码头》等,是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国油画发展的重要史料。在沪期间,陈澄波不仅艺术创作丰富,艺术活动也很频繁。19... 【详细】
陈澄波是一位极具个性和现代视野的艺术家,早在东京美术学校留学的学生时代,便在绘画表现上展现出强烈风格,尤其在裸女画、人物画及静物画方面,更是明显。他带着一种反透视、反写实的现代表现,汲取后期印象派多种艺术语言的营养,包括由塞尚开展的立体主义、高更的野兽主义色彩以及梵高的表现主义笔法所形成的特殊画风,成为30 年代“新派洋画运动”的重要一员。这一单元所呈现的裸女画、人物画及静物画都展现出了陈澄波的独特个性与强烈风格。陈澄波的一生都与“学院体制”密不可分,他的人物写生题材作品中存在着一些“学院”的痕迹,但其他作品,尤其是静物和裸女这两大主题作品却呈现出了超越学院规范的现代表现。 【详细】
1933年,陈澄波因上海“一·二八事件”被迫返台,故乡风土成为他后期戮力描绘的课题,大批充满土地温度与情感厚度的风景画作,构成一般人对他最熟悉和喜爱的印象。这一时期的大量风景画作在近年的拍卖市场也屡创新高。陈氏有很多作品都在描绘他的“家”,从他自己的住所不同角度的街道景观,家乡的点滴变化,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人的肖像、欢聚一堂场景等等。他的作品中都包含着一种对“小家”的眷恋和对“大家”的热爱,以“家”为起始点,更以“家”为核心来望向世界。此外,陈澄波除了是一位杰出的创作者,还是一位极富热忱的艺术运动家与美术教育家。1933年返台后便参与发起台湾最大的民间画会—亦是台湾最重要的民间美术团体—台阳美术协... 【详细】
作品是艺术家创作热情与血汗的堆栈,或许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然而却不一定经得起人为或外在环境的破坏。作品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历程之后,有些会因为创作者所使用的材料、创作方式及收藏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各种不同情况的病变。台湾高雄正修科技大学艺文处文物修护中心,于八年前(2005) 成立以来,对艺术品正确修复及保存观念之传播不遗余力,更将科技的研究方法、检测方式和技术,以及高科技的设备仪器导入,让艺术品在修复或保存的过程中,更有其可靠的依据作为参考,降低待修艺术品二次伤害的机会。此外,艺文处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物保存修复研究室,规划设立艺术修复保存科学研究室,更于2009 年4 月率先成为艺术修复保存领域中第一间TAF认证实验... 【详细】
清洁是作品修复唯一不可逆的步骤。清洁的原则应以移除不属于原作品的异物为主,恢复作品经时间的老化应有的面貌。常见的异物... 全文>>
画作背面经常会出现作者创作的相关讯息,例如作者的签名、年代、作品名称或展览卷标等。作品的修复,除了画作本身,亦需将相... 全文>>
此画作为曾被修复之作品,因以蜡托裱缘故,导致画布呈现不透气与僵硬状态,背面也残留着分布不均使用过量的残蜡。前修复师过... 全文>>
龟裂纹的出现是因为材质的劣化所造成,区分为:材质自然老化及人为因素两种。材质老化的龟裂大多为不规则的纹路;人为的龟裂... 全文>>
中国美术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