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华沙国家民俗博物馆始建于1888年,是波兰历史最悠久的民俗博物馆,同时也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民俗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现有藏品近80000件,其中55000件作品来自波兰及欧洲各地。档案馆收藏有约236000份文献(水彩画、版画、素描、照片、电影、实地考察资料等),图书馆藏书约28000册。博物馆主要从事波兰及世界民俗领域古迹收集、整理研究,以及民俗学、民族学及人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博物馆与多家国内及国际文化科研机构保持着合作关系。博物馆的历史与诸多波兰著名民俗学家的名字密切相连,其中包括埃乌盖钮什·弗朗科夫斯基(EugeniuszFrankowski)、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亚托夫斯基(StanisławPoniatowski)以及斯坦尼斯瓦夫·齐谢夫斯基(StanisławCiszewski)。博物馆的命运曲折多舛,一如波兰国家历史。第二次时间大战爆发伊始的1939年9月,博物馆建筑遭到轰炸,全部战前馆藏毁于一旦。尽管如此,博物馆于1946年复馆,历史性的建筑得到修复,并作为波兰国家民俗博物馆所在地。目前波兰华沙国家民俗博物馆的建筑和基础设施正在更新中。博物馆积极参与华沙及波兰文化科学生活,同时活跃于国际舞台。
近年来,波兰举办了无数以当代设计与民族文化传统关系为主题的竞赛、展览和讲座。其中,2008年波兰国家民俗博物馆(PaństwoweMuzeumEtnograficzne)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波兰展馆设计理念展示,可以说是此类活动的开山之举。如今,当人们纷纷追逐波兰传统和乡村主题的时候,有一种潮流格外独特…… 全文>>
丰富多样的欧洲民族服饰,主要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发源于西欧中产阶级穿着打扮的西欧服饰,以及从原始服饰中发展出来的中东欧服饰。其分割线穿过中欧地区,蜿蜒由北向南,被视为欧洲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两大分类之外,在本地文化的背景影响之下,还存在着独立发展出来的,具有丰富地方特色的服饰,比如:传... 全文>>
人们把宗教起义——1794年的国家起义,认为是将克拉科夫服饰成为“民族服饰”的历史性时刻。参加起义的农民步兵身着节日盛装。克拉科夫地区统一风格服装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是由塔杜诗·科希秋什科将军本人形象广受欢迎所决定的。画像中的科希秋什科总是以一身名为“苏克曼”(sukmana)的白色农夫长袍、头戴红色四角军帽... 全文>>
罗尔夫·德马雷(RolfdeMaré),瑞典籍话剧家、出版商、艺术评论人和鉴赏家,是20世纪20至30年代法国艺术界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以对于自己开创的现代舞蹈的不懈追求著称。德马雷同时还出资建立了世界学术研究机构——巴黎国际舞蹈档案馆(LesArchivesInternationalesdelaDanse)…… 全文>>
虽然肖邦出生并且一直生活在马佐夫舍地区(Mazowsze),却也在大波兰地区和库亚维地区(Kujawy)度假,并由此和当地的民族音乐有了直接接触。这一点在他对萨伐尼亚村(Szafarnia)充满幽默感的记录中就可以得到印证日记中,年少的肖邦妙趣横生地描述了当地女歌手和音乐家们是如何炫耀技法,自己又是如何作为低音提琴手登... 全文>>
目前在波兰很多地区的议事厅、博物馆和民居中都能发现延续了19、20世纪装饰风格的装饰物和图案。这要归结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不同传统和文化多年来的相互渗透、装饰图案跨民族的融合、技术进步、艺术和创作者意识的转变等等。另外,过去波兰农村的社会隔阂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全文>>
“自由设计”的概念诞生于2012年,并于2014年的秋季举办了总结展。我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筹建了基金会并实现了基本预想。希望我们所开发的这种生产、销售产品的新模式能长期运行下去,并能够替代现代工厂批量生产产品的方式…… 全文>>
为配合民俗博物馆需要,日本艺术家专门在华沙创作了初音未来雕塑,无论是从身高、发型,再到眼睛的颜色,雕塑的每个细节都与初音的形象完全相符。华沙的初音与原型的唯一不同在于,雕塑所穿着的服装,是由波兰女设计师取材波兰民族服装传统设计的衣裙……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