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简介

“唐卡”是藏语译音,意为卷轴画,是一种画在布面上便于悬挂,易于收藏的画种,以藏文化历史和佛教经典所属为基本题材绘制而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品。此画具有显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唐卡题材极为广泛,其内容主要有反映藏族历史和重大事件的唐卡,有描述神佛及各时期高僧的唐卡,有佛经故事及护法、仙女类的唐卡,有天文历算和藏医藏药方面的唐卡,有反映生活习俗及年季时轮方面的唐卡。一般采用单线平涂略加烘染和色块填勾的手法,构图上都采用散点透视的手法。画面上的神、佛、山水、花草、楼台亭阁、各种鸟兽等都绘得很细致、生动而色彩鲜艳,特别是一些被夸张变形的密宗造像、性格鲜明、形态各异,对不同身份的神给予不同身份的性格,真是千变万化,姿态各异,各尽其妙。热贡唐卡在取景布局上视野广阔,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把同一主题而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一幅作品犹如一本连环画,使画面有咫尺千里之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热贡唐卡的这种独到之处的技巧,使其在同类艺术中别具一格,成为藏画艺术的一种风范。 【详细】

热贡唐卡

 热贡艺术是中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流派,十五世纪初发祥于藏民族文化的原生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隆务河畔,藏语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目前在热贡地区从事这一古老艺术的艺人约7000余人,其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妙,均列我国藏区之首,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艺术种类上可分为绘画(藏语称唐卡)、壁画、泥塑、堆绣、木雕、建筑彩绘、民族图案、沙画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内容主要有释迦牟尼传、菩萨、护法神、佛经故事、历代名僧及仙女之类的佛像。艺术工笔采用重彩形式,以笔法细腻,匀净协调著称,画面给人以雄浑、博大之感,艺术效果非同反响。 【详细】

西藏唐卡与热贡唐卡

西藏唐卡大量吸收借鉴了尼泊尔、克什米尔以及汉地等多种绘画文明。尼泊尔唐卡画风更为时尚,造型妩媚,偏向南亚风格,价格便宜,但没有热贡唐卡精致。西藏唐卡流派众多,主要以勉唐派、钦泽派、噶玛嘎孜派三大画派为代表。热贡唐卡既吸收了汉地文化,又继承了藏传佛教及西藏唐卡艺术风格,经过不断地传承及变迁,形成了鲜明的时代及地域风格特征,热贡唐卡艺术的内涵也变得更加包容与丰富。热贡唐卡构图饱满、色彩艳丽、线条优美、图案繁密。由于青海藏族人民的生存环境,审美视觉养成了对三原色的偏爱,喜欢红、黄、蓝、绿、白等限量的纯色。在色彩方面,有别于西藏唐卡,热贡唐卡色彩艳丽,更具有跳跃性,画面更显活泼和节奏感,而西藏唐卡色彩偏淡雅,原因除两地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外,还受矿植物颜料提取和配色规律、染色技法等因素影响。 【详细】

热贡艺术源流及特点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有广泛影响的流派,发祥于西藏,因在热贡地区发扬广大而得名,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该艺术流派盛行于热贡地区的吾屯、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等藏族、土族聚居村。数百年来,村中男子十有八九都传承着从宗教寺院传到民间的佛教绘塑艺术,其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湛,堪称“世界之最”。故同仁又有“藏画之乡”的... 【详细】

黄南州热贡艺术馆(热贡艺术博物馆)简介

青海省黄南州热贡艺术馆位于自治州首府隆务镇的中心地带,所在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青海省唯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周边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隆务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吾屯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四项,它是研究热贡艺术的重要组织机构,也是青海省唯一的藏画研究机构,始建于1979年10月,占地4910平方米,建筑面积2983平方米,是全州唯一的地区级民族博物馆,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于1986年视察黄南... 【详细】

热贡唐卡发展历史

自三僧格在吾屯一带传播并培养唐卡绘画艺人,便开了热贡艺术的先河。随着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兴起,安多地区大兴寺院,唐卡艺人就有了施展才艺的机会,促进了热贡艺术的发展。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由于受灭佛运动的波及,西藏的绘画艺术处于消匿阶段,而吾屯一带的艺术恰巧趁东(唐朝)、西(吐蕃)灭佛之机走向新兴。唐卡吸收尼泊尔、西藏和汉画的艺术养分,开始形成独树一帜的画风。 【详细】

唐卡的种类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颜料传统上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 【详细】

唐卡绘制工艺流程

藏族人把画师统称为“拉日巴”,意思是画佛或神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唐卡不是随便一个会画画的人就能画的,而是有一定要求的,这个要求不单单是绘画技法的熟练,更重要的是画师本人是否对唐卡绘制的宗教仪轨了然于胸。绘制前,举行诵念经文,奉献供品或发放布施等宗教仪式,并严格持戒及淋浴。选择尺寸合适、织工细密的白布或没有图案的丝绸。将画布绷在木质画框上,再用绳子把画框按之字形绳路绑在画架(藏语叫“唐桌”)上。在画布上均匀涂抹由药用植物中提炼的胶水(藏语中称“旺保拉巴”)并晒干,其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否则棉布或丝绸渗入颜料容易“变花”。再涂抹一层含有石灰的浆糊。用贝壳或圆石等光滑之物反复摩擦布面,直至布纹看不到为止。以平整、均匀、不透光为准。 【详细】

热贡堆绣

热贡堆绣是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成所设计的各种图案形状,精心堆贴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然后粘贴或用彩线绣制而成。其工序有图案设计、剪裁、堆贴、绣制,个别图案部分上色等。以堆贴为主,绣制为辅。堆绣分平剪堆绣、立体堆绣、缝合堆绣三种。平剪堆绣是将剪裁成的各色布料图案堆贴在设计好的白布上,再用彩线绣边即成。而在于剪的图像内垫上棉花或羊毛使图形凸起,然后粘绣在对称的布幔上,再将堆绣好的不同形状的图像用绣缎联成一个巨幅画卷,构成一组完整的画面,悬挂于殿堂之上,所堆绣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称为立体堆绣。缝合堆绣是剪好的绸缎用手工缝制进行组合拼接而成制为缝合堆绣,艺术效果同样好。 【详细】

沙画坛城

沙画坛城,意思是“彩粉之曼陀罗”。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从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亲自教导弟子制作沙坛城开始,这门精致绝伦的宗教艺术,就历代相承毫无间断。而在十一世纪,由印度北传到西藏,保存至今。在藏传佛教中有一种最独特也最精致的宗教艺术。每逢大型法事活动,寺院中的喇嘛们用数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日乃至数月。但是,喇嘛们呕心沥血、极尽辛苦之能事创作出的美丽立体画卷,并没有用来向世人炫耀它的华美。用沙子描绘的世界,会被毫不犹豫地扫掉,在顷刻间化为乌有……细沙将被装入瓶中,倾倒入河流中。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象。通俗地说,就是佛的家。藏语中称"集阔",有"中轮"、"轮圆" 之意。在汉译时,坛城还有曼陀罗、坛场等不同的音译和意译。据佛经记载,印度密教修法时,为防止外道"魔众"侵入,在修法处划定界线或修建土坛,并在上面设置诸佛像,表示诸佛聚集或轮圆具足。后来,修法时设置的坛和划定的界线被称为坛城或曼陀罗。坛城以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形塑绘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结构。 【详细】

唐卡欣赏 更多>>

五大天堂
作者:娘本
弥勒菩萨
作者:娘本
长寿佛
作者:娘本
白度母
作者:娘本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作者:娘本
白度母
作者:斗尕
千手观音
作者:斗尕
白度母
作者:西合道
八马财
作者:西合道
释迦牟尼生平图
作者:更登达吉
二十一度母
作者:更登达吉
时轮金刚
作者:夏吾角 
五部文殊
作者:夏吾角 
三世佛
作者:夏吾角 
马头明王
作者:罗藏旦巴
大威德金刚
作者:罗藏旦巴
六臂玛哈嘎拉
作者:扎西尖措
水月观音
作者:扎西尖措
皈依境
作者:曲智
地藏王菩萨
作者:当周加
白度母
作者:桑斗合
莲花生大师
作者:扎西
文殊菩萨
作者:扎西
释迦牟尼皈依资粮田
作者:尕藏才让
大威德金刚
作者:仁青加
宗喀巴大师皈依图
作者:索南
释迦牟尼五弟子
作者:夏吾他
释迦牟尼佛
作者:完德尖措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作者:周先卡
弥勒佛
作者:俄玛才旦
释迦牟尼三世五佛
作者:俄玛才旦
四臂观音
作者:更登
金刚手
作者:尕藏尼玛
莲花生大师
作者:三知
九宗本命佛
作者:多吉加
财宝天王
作者:多吉加
无量寿佛
作者:仁青多杰
千手观音
作者:扎西当周
八马财神
作者:昂文色格
释迦摩尼三尊
作者:昂文色格
白度母
作者:才文尼玛
莲师三宝总集
作者:吾杰
白度姆
作者:扎西才旦
财神
作者:扎西才旦
极乐世界
作者:东智才旦
文殊传法山水画
作者:拉浪太
格赛尔王
作者:土登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