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中国美术馆》网络版 2006年11月



 目 录 

001 卷首语 

 展 览 

006 为了创刊两周年的纪念

008 山花世界 芳草天涯 ——记花鸟画家王晋元 韩劲松 

012 俯仰天地 气韵相生——解读傅二石山水艺术 张荣东

016 苍山如海——董继宁山水画的文化选择 邵建武

020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教学实践展

021 龙瑞、陈玉圃、张复兴、何家安甲子同庚联展

022 龙瑞工作室画展

027 梅花香自苦寒来 萧 平

030 新的征程——写在“纪念梁树年先生诞辰95周年松石友山水画展”开幕前 杨庚新

034 凡我仰希,期山期水——写在“当代山水画八人展”前面 范迪安 

038 情性、功力之间——马世晓草书艺术 沈 鹏

042 刘自明作品展

043 中国戏曲学院教师油画作品展

044 “整容”—王华祥油画艺术展

048 曹明求和他的牡丹花 水天中 

054 守望具象—2006 四人油画展 戴士和

058 深情与浩气—苗墨的中国画 邵大箴

059 清朗的观照—钟耕略的绘画艺术

060 尤劲东作品展—青春日祭插图 尤劲东

 特别报道 

064 “农民·农民”藏品暨邀请展学术研讨会 徐 虹

 特别企划[“写生”的意义]在中国画创作与教学中,“写生”被认为是“外师造化”的一种具体手段。在西方现实主义绘画中,写生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这在风景画、静物画创作中更为突出。人物画家也非常注重对模特儿的现场写生,把写生当作创作来画,创作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写生、不断修改提高的过程。从20世纪30年代初的赵望云步行到农村写生,到1954年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的“李可染、张仃、罗铭水墨写生画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美术史的贡献。我馆近期举办的“纪念赵望云百年诞辰暨捐赠作品展”、“罗铭艺术回顾展”及“中国百年水彩画展”等展览,就是有力的论证。近年来,“写生”的话题因为现实中脱离生活的倾向而不断被重新提出,又引发了我们对于“写生”意义的思考。…… 

067 写生与李可染的山水画 邵大箴

069 写生记感—关于绘画写生的笔记摘录 孙景波

073 写生——从印象到感受 戴士和 

075 讨论“写生” 李 洋

077 写生即创作 刘凤兰

079 中国花鸟画艺术写生问题的思考 梅忠智

 理论空间 

081 [博士论坛]经济生活环境和海派艺术市场化的必要性 梁 超

 学术回应 

086 东亚美术:一个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文化形象 丁 宁 

089 流动的愉悦与困境——水彩画艺术特色管见 梅 冰

 文 摘 

091 国家主权与文化产权—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内容与后经济产业的发展灵魂 / 文化可以打造吗?/ 文艺学理论边界不能无限扩大 /……

 新 闻 

091 “首届全国木版年画联展”在西安举办江苏省美术馆迎来建馆70周年/“中国当代油画家作品联合展览”开幕/……/ 短信 /中国美术馆新闻

 纸上展览 

098 周顺恺/ 100 纪清远

102 卢 平/ 104 刘秀鸣

 中国美术家 

106 写在陶一清绘画艺术展之前 知 清

 域外管窥 

112 辛迪·雪曼:“她”? 澹 如

 民间美术精品欣赏 

115 废艺集粹起风鸢 闫振强

 

中国美术馆2006年10月展讯 078

 

刊中方寸 080

《中国美术馆》网络版 2006年11月

主  编:范迪安  程大利

副 主 编:钱林祥  马书林  

执行副主编:陈履生

顾  问:华君武  王 琦  黄永玉  靳尚谊  冯 远

编 委 会:[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 宁  马书林  王 安  王明明  王璜生  龙 瑞  刘大为

刘曦林  李向阳  李 磊  杨力舟  杨炳延  邵大箴  陈履生

林 阳  范迪安  郜宗远  钱林祥  梁 江  程大利  薛永年

编辑部主任:陈履生

编辑部副主任:裔 萼 张 煤

设计总监:朱 锷

摄影总监:王书灵

英  译:唐泽慧

装祯设计:焦 岩

发行总监:田达治

地  址:北京五四大街一号中国美术馆院内

电  话:86-10-64003412

传  真:86-10-64003413

投稿信箱:bjb@namo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