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传播教育/出版物/期刊

凡我仰希,期山期水——写在“当代山水画八人展”前面

展览名称:传承与开拓——当代山水画八人展
展览时间:2006年11月18日至11月26日

    在这里集合的,是师从贾又福先生的八位画家的近作。贾先生门下弟子众多,几年前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一次大的展览,展示了贾先生在山水画教学上的突出特点和学生们的优秀成绩。跟随先生研修的时间终归有限,弟子们总要回到各自的生活情景中去,从那里继续出发。可喜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经常聚首北京,一方面携来新作继续从贾先生那里得到指教,一方面也作认真的交流,就画坛状况展开讨论,以期在学问和实践上都走向精深。在这个过程中,我和他们有了一定的交往,从他们敏思肯学的状态中,特别是从他们不断积累的新作中,我看到又一拨画家的成长与成熟。于今年11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其中八位的联展,就是贾先生教学的又一个成果,也是一批贾门学子在艺术上健康发展的标志。

    在我看来,这八位画家作为一个群体在山水画实践方式上总的特征有三方面:一是坚持写生,二是坚持求真,三是坚持远俗。

    坚持写生是贾又福先生教学的要旨精义。为了匡正山水画创作在精神上流于苍白、在形式上泛于符号的时弊,贾先生身体力行,于新时期以来坚持独步太行,面向自然,创造了精神丰满、内涵丰沛、具有时代气象的山水画艺术。而无论透参历史经验,还是缘自切身感受,贾先生都把写生教学作为开启学子心智和能力之门的钥匙。追随他的步履,他的学生在求学期间把相当的力气放在了“写生”这门内练修养、外练技能的功课上。但是,这八位画家在离开校园之后,仍然坚持山水之旅,走写生的道路,既不断提高把握物象的能力,又不断积累创造的素材。在他们的作品中,可见源自真山真水的形象具体性与可感性,也因他们不同的时空体验,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自家山水面貌。

    写生通往创造,这八位画家的作品透露出了他们走向独立创造的信息。他们立足自己生活的地区,面对不同的自然景象,既在写生中丰富了自己的感受,也获得了笔墨的验证,这便是他们坚持求真的收获。这里的“真”,联系起感受自然的心灵和被描绘的自然,是一种真情实感,也是一种对自我之真的发现,因此,他们的作品不落空洞之臼,也不是无感呻吟,而是呈现出被关注与被观照的特定自然景物的具体的生命气象,让人有欣赏和解读的新意。实际上最重要的,他们在感怀自然的投入中练出了属于自己的笔墨,即个性的笔墨,包括视角、空间、笔法、墨色等形式语言因素。传统是他们要研究的学问,但他们从自然的大书那里读到的更多,他们逐步学会了书写有自然生命的篇章。很显然,这是从事艺术的正道,也是贾又福先生“写生教学”获得的正果。

    坚持远俗也是这八位画家共同的特点,或者说是一种共同的思想品质。投身山水使他们的心灵接近自然的纯粹与单纯,他们也很自觉地与喧闹的画坛时流和各种世俗习气保持距离,他们跟随贾又福先生最大的收获是沉着气,下工夫,从艺术实践的点点滴滴作积累,使自己的风格面貌不是寄生在已有的传统或当代样式上,而是从自我形成中生长起来。包括这次集合举办展览和编汇画册,他们开始也踌躇不定,生怕不达火候,只是在我的建议下,他们才有此举。而我想到的是,艺途固无止境,但一个展览若能让画坛看到一种好的学风和道路,也看到一批画家的成长,当是“事业为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