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美术馆以收藏、保存、展示和推广现代以来中国美术优秀作品为主要职责,但与此同时,也观照现代以来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择名家与佳作展示入藏,与美术作品共同汇成现代中国的视觉图像谱系。时值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我们设立“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以期推动摄影艺术的国家收藏。20世纪30年代即以“中国第一摄影师”成名,被公推为“亚洲摄影之父”的郎静山先生,当之无愧地成为“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的开篇之士。摄影术自19世纪中叶诞生于法国,即以小方匣子的神秘感光,改变了对世界的认识与表达,成为崭新的视觉传奇,并且迅速传播,一时风靡。和美术中的油画一样,摄影术传入中土,也经历了异域之巧、西洋之技被接受而普及、由技艺而创造的历程。作为最早掌握摄影技术的中国摄影家之一,郎静山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自幼接受艺术家学熏陶,中学时代开始接触摄影后,便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20世纪20年代进入上海《申报》和《时报》,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摄影记者。 【详细】

郎静山

郎静山简介

郎静山(1892年—1995年),浙江兰溪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

滚图

集锦

郎静山的“集锦山水摄影”,主要在呈现中国山水画的“风景观”(landscape)—一种从中国传统山水过渡到西洋风景,一个吊诡的“洋派”中国山水美景或“有强烈中国风”的西式景观。最显明的是郎氏使用的器材(西方机器之眼与媒材)与主题运用(执着于韵味,特别是气韵生动的暗示)的中西杂揉状态。他“收尽奇峰打草稿”,再现了中国特定的山水风景范式—一些带有文化象征的材料、隐喻的姿态。“集锦”当然不是毫无目的的拼凑,“集”了之后的“景”要成为“锦”,必然牵涉到创作者的选择与诠释。郎静山这类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景与物的强烈对话性,以及其所营造的“山水/风景”(或“风景/山水”)范式,其所完成的风格,为“山水/风景”开创一个新的视野,并作为我们欣赏山水/风景之美的参照。 以集锦为主要创作手法,郎静山显然并不顺从于外在如实的自然,而是采集自然元素,再造心中的桃花源,这也呼应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国山水理念之雏形。不过,他的中式山水观,因为媒材带有强烈的现代感,因此更覆上一层革新的意味。 【详细】

集锦·中国山 更多>>

集锦·创意 更多>>

集锦·人与自然 更多>>

人文

1937年郎静山46岁,担任第二届全国美展评选部门的委员,同年日本侵华,郎静山在12月,西迁前往重庆仍旧拍摄风景、人以及许多的动物作品。后多次往来于上海、南京与重庆大后方,甚至还远赴新疆,更北上北平等地取景,因此留下气候、地貌各异的风景摄影。他厌恶战争,害怕战争, 而极力记录下完好的山河。 黑白摄影有其色调的局限,它所赖以呈现真实感的条件,仅限于黑白色调,郎静山喜欢用不同号数的相纸,用赤血盐吃黄。并依作品的需要, 做出棕色,淡淡的咖啡色,或红棕色的调子增添作品的氛围情调。郎静山喜欢玩味色调,暗房作业也容许他再度创造真实景物之外的细腻的形象,调节与缩放焦距之间的细节。冬雪枯树、池塘屋色何处不有,但在识得巧妙趣味的摄像之慧眼。 【详细】

人文·大陆风景 更多>>

画意

谢赫六法曾云,传移模写,要得气韵。郎静山的人物摄影,重气韵讲氛围,也不脱西方肖像摄影的大传统。在人物的身份、地位、样貌、气质、妆容、姿态、衣着,以及那伴随着人物的器物、景物环绕,与那烘托人物特质的情境,无意捕摄精神于框架,写神情于形象。一如肖像绘画中所要求的,寓形于神,造像于摹写。肖像摄影与肖像绘画不啻为当代人造像,更为后代留记录。而摄影与绘画不同者,更基于现实的条件,致力于选择与铺陈,而不得做过多之挪移与想象式的改造。此摄影之限制,更亦成就真相之艺术意义。如郎静山之为齐白石,柱杖之像,坐于老藤之侧;而渡海后为张大千,叟置于洞穴之中写照;而于右任之美髯公,闲居申申如也,从容之貌;或吴稚老之朴素清简;或侧写许同莱之窗前凝神阅读,中国耆老,文人之凝神收敛之沉着,凝思一期性格与气质取景或素面相见。静山先生于中国风之气度精神,推己及人。 【详细】

画意·人物摄影 更多>>

画意·气韵 更多>>

画意·线条的游戏 更多>>

画意·人体叠影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郎静山摄影与西方渊源之比较

郎静山先生(1892-1995)出生于江苏淮阴,12岁时开始学摄影,后来又到上海学习绘画,并在报馆任记者,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1927年他在上海组织中华摄影学社,大力推广摄影艺术的进步。随后众所周知,1939年,他以中国山水画理论为基础,结合摄影艺术的特点,创造了集锦摄影(CompositePicture)的独特技法,并由... 全文>>

国画的科学化——回顾郎静山的艺术

艺术界的百岁人瑞,郎静山先生已经过世十几年了。他为我们留下来不少的杰出作品供我们凭吊、欣赏。近来他的后人为他举办一次回顾展,邀我去参观,使我一时之间沉醉在追索现代化历程的回忆之中。在我年轻的时候,郎老的大名已经如雷贯耳,他的作品风格及技巧令人过目难忘,但是坦白地说,并不是当时年轻而正寻找自己努...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