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秦宣夫先生是一位在油画艺术的引进、传播和创造上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在西方美术史研究和教学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名师。许多年来,他的名字和业绩屡屡出现在美术史册上,在对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投以回望之时,他是一位令人尊重和怀念的先贤。由于他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南京,我们一直没有机会集中看到他的作品。中国美术馆在制定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收藏计划时,就一直希望能争取到他的作品入藏国家艺术宝库,填补中国美术馆藏20世纪中国美术的空白。在秦宣夫先生亲属们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美术馆十分高兴地得以举办了“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以二百多件作品和大量学术文献展示他各个时期的创作面貌及艺术历程,这是既可以告慰先生、又实现了美术界长期期待愿望的重要学术活动。

秦宣夫先生简介

秦宣夫先生早年习画,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在学习英语、法语时仍坚持绘画,1930年赴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并在卢浮宫学院和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研习西方美术史。作为一位有文学修养和语言优长的中国留学生,他对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传统深有体认,也对20世纪以降西方艺术转向现代的趋势投以关注,因此,他在油画上能够兼取古典与现代之长,并融入自己对艺术品质、格调、意境的追求,表现出活跃的艺术思维与探索的勇气。他在学期间的作品《卡邦齐夫人》、《宫女》等即入选法国春季沙龙、独立沙龙等展览并受好评,体现了中国留学生掌握西方绘画方法达到的优秀水平,也是中国画家参加巴黎画坛艺术活动的重要记录。  1934年秋,秦宣夫先生回到祖国,开始了绘画、著述、教学与投身社会美术活动同时并举的生涯,这是20世纪前半叶富有文化情怀与全面素养的一代艺术学人共性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在社会需要的时代所抱以的启蒙使命。 【详细】

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 更多>>

2013年4月20日 “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秦宣夫先生创作于20世纪30年至90年代以来的200余件作品,内容涵盖油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和独幅版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其中的23幅作品是秦宣夫先生亲属秉承秦老遗志,联手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其中包含了秦老珍贵的代表作品。秦家子女的无私捐赠不仅丰富了30年代留法艺术家作品的馆藏序列,也为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做出了贡献。 全文>>

秦志宁女士访谈 更多>>

父亲的代表作《宫女》

《宫女》是父亲留学法国期间的创作,这幅作品曾被入选法国独立沙龙展览。这对于一个中国留学生来说是极大的荣誉,因为能够进入法国独立沙龙进行展览是极为难得的。当《宫女》在沙龙展出后便受到了业界关注,获得了法国许多艺术家的喜爱和一致好评。虽然父亲在法国学习油画,但在他的心里,深深埋藏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他把这种情感通过画笔表现的如此精致,由于很多原因,这幅画在很长一段期没有得到国内美术界的注意,然而,《宫女》的意义并不仅在于描绘的裸体女性,应当把它还原到历史中来看待;这幅作品创作于法国,作者将画面中的人物和物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虽然是西洋绘画,作者在创作时融入了大量中国元素,并将这些典型中国元素刻画得细致入微,所以《宫女》散发出浓厚的中国文化情调。这通过画面中摆放的装饰、物品中就可看出。 全文>>

捐赠《宫女》源于父亲的遗愿

谈到了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出这幅珍贵的《宫女》,秦志宁女士动情地表示,今天,自己站在这里介绍秦宣夫先生的作品不需要背负包袱,因为父亲的油画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站在《宫女》前欣赏着父亲的艺术成果,就是一件令人振奋和感动的事情。《宫女》是家里的传家宝,当这幅画传到自己手中时,一家人经过了认真的商量,认为这幅画不应属于个人,它应当归属博物馆,一定要把它送到博物馆里珍藏。当中国美术馆举办秦宣夫回顾展和捐赠活动时,自己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宫女》并拿出了这幅画。为什么要捐赠出父亲如此珍贵的作品呢?因为父亲生前有个愿望,那就是在中国美术馆的1号厅里展出自己的作品,能够在那里里展出绘画,是中国艺术家的最高荣誉。然而,父亲生前并没有得到这个机会,自己作为儿女,一定要帮助父亲完成这个心愿。 全文>>

对待艺术品的态度深受父亲感染

父亲是一个勤俭的人,日子过得很清苦,母亲出身名门,是李鸿章家族后代。这样说来家里条件应当是不错的,但是父亲不喜欢追逐权贵,也看淡名利和地位。父亲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随波逐流,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没有人雇父亲工作,因为他的艺术观点和时下的主流观点之间有差异,不入潮流。然而父亲也很幸运,受到了徐悲鸿的赏识。在父亲在没有工作的时候,徐悲鸿请他到中央美术学院当教授。秦家子女继承了父亲的传统,所以当中国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到家里征集作品时发现,父亲所有的代表作品都收藏在我们手里,没有流向市场。,而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也发现,我们把这些画保存的特别好,比如我们用很多财力去修复《宫女》,和其他的一些作品,只要是我们认为自己能够保存,我们都会尽所有力量去修复它。在秦家子女眼里,艺术品是无价的,是应当流芳万古的。我们对待艺术品的态度也是受了父亲的感染。 全文>>

父亲留给我的记忆

在谈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时,秦志宁女士表示:父亲是一位废寝忘食,心里只有艺术的人,这样的父亲有时不太注重亲情和家庭。自己清楚地记得在美国留学期间,希望接80多岁的父亲到美国看一看,父亲却说,自己没有时间,不能随便到美国去玩,要是去美国,条件就是在那里办画展。而当时自己只是一个留学生,没有什么钱,办画展显然是一件很困的事情。但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自己下了很多功夫,和当地大学的艺术系和中国中心的工作人员谈办画展的事情,得到了很大的支持。自己清楚地记得,84岁高龄的父亲背着放有40多幅水粉画和独幅水印画画卷,远渡重洋到了明尼苏达的情形。那次展览是父亲亲自策划展览,自己动手布展,就这样办起了父亲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展览。 全文>>

治学严谨的“学究”艺术家

【邵大箴】秦宣夫先生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属于学者型艺术家。秦先生是留法的艺术家里,对外国的语言、文学和艺术史最有研究。我曾看过他在艺术史家温克尔曼的著作《艺术史》上做了很多批注的读书笔记,他是一个对待艺术、对待知识很认真的人。改革开放之后,秦宣夫先生凭借丰厚的艺术知识担任了《辞海》美术部分的主编,当今天再捧起《辞海》时,仍然可以体会到秦宣夫先生治学严谨的态度。秦宣夫先生是一个真诚的人,他敢于讲真话,作品表达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像秦先生自己所说那样“抱住人生,搂定自然”,他的作品始终拥抱现实,反映中国的社会现状,作品始终充斥着中国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我们也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质朴、浓郁的中国气息。对于秦先生的为人和艺术,自己是十分尊重的。现在他的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我想是他的艺术最好的归宿。 【详细】

油画本土化的先驱与探索者

【尚辉】秦宣夫先生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留学法国的一位重要画家,而今天我们所知道的秦宣夫更多是从事西洋美术史的教授。这种身份认知与他回国后的经历已经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是有关系的。秦宣夫先生留学归国后,主要教授法国印象派绘画。在当时,印象派绘画的创作思想和新中国表现现实的绘画思想是有距离的,再加上秦宣夫先生与夫人的家庭背景,在那个强调政治的年代里,实际上是被边缘化的。所以秦宣夫先生更多时间是在教授西洋美术史。在五六十年代,青年画家心中的理想绘画并不是法国印象派,而是俄罗斯表现现实、批判现实的绘画,这种思潮也影响了秦宣夫的油画,如《海带姑娘》就是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虽然秦宣夫先生的作品很好,但在当时的创作环境中几乎被遮蔽掉了。 【详细】

理论和实践的践行者

【曹庆晖】我曾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里,看到过秦宣夫先生的几件油画作品,央美美术馆的展览通过挖掘和整理作品,梳理早期法国留学生与国立北平艺专的关系。梳理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秦宣夫先生,虽然以往对他并不陌生,他的艺术创作我们也还算了解,但秦宣夫先生回国后主要活动在南方,并不在北方,所以对于他的整体艺术人生和一些阶段的情况我们并不是很清晰。我所了解的情况也是大多数人比较关心的,那就是早年留法艺术家的学习和生活。我们知道,秦宣夫先生在30年代时到了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在西蒙画室里学习油画。然而秦宣夫先生在那里留下了什么,不是所有人能够回答的,这是一个很细节的问题。在看展览时,我注意到在秦先生的很多素描画里标注着创作地点是“法国的工人业余学校”。根据以往的经验,秦先生的学习环境大致分为两类,一个是学院系统,即西蒙画室,另一个是社会上的自由画室。像“工人业余学校”,实为第一次见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