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出生于吉林长春,198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曾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现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兼事业发展部部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艺术设计专业分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艺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特聘雕塑家、长白山现代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长春城市雕塑学会副理事长、十一届全国美展雕塑展览评委、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展览评委…… 【详细】
萨满这一主题一直贯穿于我近三十年作品之中,北方先民的原始宗教题材一直吸引着我,多年来我从未间断地对萨满文化如何艺术化表达进行研究与实践。嬷嬷人系列作品不断出现在我的雕塑和水彩创作中,从最早的通... 全文>>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雕塑艺术得益于改革开放大思潮的推动,艺术家们的创作思想活跃,探寻新艺术语言的积极性高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就总的趋势来说,追求艺术的民族气派和时代特色是这一潮流中的两个主要方面,而这两者又是互相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回归民族传统之所以被艺术家们提到日程上来,是因为20世纪的... 全文>>
殷小烽将自己的雕塑作品称之为“三部曲”,点明了他的作品的音乐性。人们听说过“雕塑是凝固的音乐”,然而如何理解雕塑中的音乐性呢?在我看来,音乐不仅与数学有关,即音的高低长短轻重都具有密切关联的比例性,这可以理解为雕塑中形体的比例以及运动的节奏。但是雕塑中的音乐感更重要的是指其所反映的时间感,由于雕... 全文>>
写意雕塑是近些年出现在雕塑界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用以描述那些将写实雕塑与中国传统写意艺术理念相结合的一种雕塑探索。毋庸置疑,写意雕塑既是20世纪引进西方写实雕塑以来进行雕塑本土化探索的重要实践,也是西方写实雕塑移植中国必然会生成的一种典型的本土化特征。一方面,写意雕塑的本体是写实雕塑,并以移植... 全文>>
艺术是探索可能性的最宽广天地。在这里,一切皆有新的可能性,但一切都不可重复。小烽深知其理。雕塑在本质上是一种触觉的艺术:创作者的身体、被创作的作品,以及创作者和作品所形成的空间境域相互作用,形成触感空间(tactile sphere )。而经由这种空间,雕塑观看者的感官得以触动,通感唤起情感,情感诉诸智性。原始... 全文>>
从准确造型,以追求视觉真实,到色彩革命,以摆脱造型宰制,再到反美学,以取向艺术哲学的世界艺术史大势并非偶然而成。试图使艺术蕴含更深刻的哲思,不仅是柏拉图的认识和黑格尔的推论,也是多数大艺术家们艺术人生的本有之意。向往站在大地上又要仰望星空的“澄明之境”,或许并非一心反形而上学并未真正走出形而上学... 全文>>
艺术家殷小烽多才多艺,创作成果颇丰,早在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生时代就以作品<<通古斯>>获得第七届全国美术大展银奖。《修复的嬷嬷人》在第十届全国美术大展中再获大奖。期间水彩作品亦屡获全国美展金、银大奖。殷晓烽作品多取材传统文化资源,以功力见长。而近年来变法求新,不但在雕塑,水彩的创新上佳作不断,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