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了解殷小烽的名字是从他的作品《通古斯》开始。那精炼、单纯的石雕造型中包涵着厚重的深刻,表现了在自然状态下生民的朴实。它迥异于盛行的“现实主义”之风,更有别于流行的“现代主义”形式。他从远古走来,带着原始的生命伟力走向了充满希望的现代雕塑。大约在八年前在我主持的《雕塑》学术论坛中,邀请小烽写了一篇创作体会。而后,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他又以“嬷嬷人”系列雕塑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具有扎实功底的殷小烽不局限学院基础和艺术观,他在生活与理想的境界线上,寻找心灵的空间,并以对石头和木头及青铜的特殊认识和驾驭能力,开辟新的造型语境。
  近一百多年来,中国雕塑经过了以学习欧洲古典主义写实传统、学习苏联革命现实主义、学习西方现代主义为主的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受当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中国雕塑进入一个多元并存的阶段。几代中国雕塑人一直在传统与现实的交织中寻找着自己的路。对于步入中年的艺术家而言,更是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使命。殷小烽君在自我艺术道路上的独立特行,正像他的性格与为人一般爽直、执着、仗义。融渗他作品之中,表现出来的便是富有情感特质的鲜明而强烈的风格。他将这种情感特质和不断求索的精神带入他的教学,形成了东北师范大学充满朝气的雕塑群体,延传了以鲁迅美院传统为主而兼容南北的艺术气象。当然,他自己也在不断肯定与否定中扬弃。近年来,他以西藏高原为题材的作品,直面人类的生存与终极关怀,将具象塑造和多媒体相结合,创造了形、声、影互动的表现形式,有着摄人心魂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极具张力的艺术融汇了其在素描、水彩画等方面的艺术修养,是他不断追索的天性使然。
  如果说二十世纪的中国雕塑是在学习西方、反思传统的探索中发展,二十一世纪则是在与世界的对话中获得自身的价值。对话的资本是什么?是民族精神,是传统的活化,是国际视野,是现代风格。任何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艺术家都会将个体汇入这伟大的时代。
  殷小烽及其艺术便是其中一分子。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2015年6月16日

殷小烽简介

殷小烽

1963年出生于吉林长春,198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曾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现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兼事业发展部部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艺术设计专业分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艺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特聘雕塑家、长白山现代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长春城市雕塑学会副理事长、十一届全国美展雕塑展览评委、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展览评委…… 【详细】

殷小烽文章 更多>>

殷小烽自述

雕塑创作其实是一个很辛苦,也很漫长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支撑的面有很多,这个支撑就是需要艺术门类或者缩小点可以说是美术门类多重学科的交叉。其实雕塑创作最重要的是一种转换,转换就是从平面到... 全文>>

我与萨满"嬷嬷人"的深入对话

  萨满这一主题一直贯穿于我近三十年作品之中,北方先民的原始宗教题材一直吸引着我,多年来我从未间断地对萨满文化如何艺术化表达进行研究与实践。嬷嬷人系列作品不断出现在我的雕塑和水彩创作中,从最早的通... 全文>>

在守望中的沉思

作品总是能真实地反映出艺术家目光投注的方向。我总会在自觉或不自觉间,在作品中寻找一种“定位”,这种定位是关于时间、空间和记忆的,它在昨日和今朝,自我和他者,内心和周遭之间建立了一个坐标系。从艺到现... 全文>>

相关文章 更多>>

邵大箴:国际视野、地域性与个性——殷小烽的意象雕塑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雕塑艺术得益于改革开放大思潮的推动,艺术家们的创作思想活跃,探寻新艺术语言的积极性高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就总的趋势来说,追求艺术的民族气派和时代特色是这一潮流中的两个主要方面,而这两者又是互相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回归民族传统之所以被艺术家们提到日程上来,是因为20世纪的... 全文>>

殷双喜:人的在场——关于殷小烽的雕塑

殷小烽将自己的雕塑作品称之为“三部曲”,点明了他的作品的音乐性。人们听说过“雕塑是凝固的音乐”,然而如何理解雕塑中的音乐性呢?在我看来,音乐不仅与数学有关,即音的高低长短轻重都具有密切关联的比例性,这可以理解为雕塑中形体的比例以及运动的节奏。但是雕塑中的音乐感更重要的是指其所反映的时间感,由于雕... 全文>>

尚辉:晓峰雕塑的写意特征与精神塑造

写意雕塑是近些年出现在雕塑界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用以描述那些将写实雕塑与中国传统写意艺术理念相结合的一种雕塑探索。毋庸置疑,写意雕塑既是20世纪引进西方写实雕塑以来进行雕塑本土化探索的重要实践,也是西方写实雕塑移植中国必然会生成的一种典型的本土化特征。一方面,写意雕塑的本体是写实雕塑,并以移植... 全文>>

曹意强:雕塑触觉的性感

艺术是探索可能性的最宽广天地。在这里,一切皆有新的可能性,但一切都不可重复。小烽深知其理。雕塑在本质上是一种触觉的艺术:创作者的身体、被创作的作品,以及创作者和作品所形成的空间境域相互作用,形成触感空间(tactile sphere )。而经由这种空间,雕塑观看者的感官得以触动,通感唤起情感,情感诉诸智性。原始... 全文>>

王 确:抵制同化的美学超离——阅读殷晓峰

从准确造型,以追求视觉真实,到色彩革命,以摆脱造型宰制,再到反美学,以取向艺术哲学的世界艺术史大势并非偶然而成。试图使艺术蕴含更深刻的哲思,不仅是柏拉图的认识和黑格尔的推论,也是多数大艺术家们艺术人生的本有之意。向往站在大地上又要仰望星空的“澄明之境”,或许并非一心反形而上学并未真正走出形而上学... 全文>>

景育民:殷小烽作品三部曲

艺术家殷小烽多才多艺,创作成果颇丰,早在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生时代就以作品<<通古斯>>获得第七届全国美术大展银奖。《修复的嬷嬷人》在第十届全国美术大展中再获大奖。期间水彩作品亦屡获全国美展金、银大奖。殷晓烽作品多取材传统文化资源,以功力见长。而近年来变法求新,不但在雕塑,水彩的创新上佳作不断,其... 全文>>

 中国美术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