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展示鉴赏/展览资讯/展览回顾/2025

展览搜索

传▪真:为劳动者立传—— 李传真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5-05-25至2025-06-03
  •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民盟中央美术院、中国艺术研究院
  • 展览场地:5号厅

为新时代传真,为劳动者立传。这是中国人物画家李传真几十年艺术探索历程的目标追求,也是她之所以能够跻身于当代最优秀的艺术家行列的价值所在。

从城市化进程开始时老一代农民工”,到今天建筑工地有技术有追求的新生代产业工人,一张张生动的脸庞、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李传真的笔下,成为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画代表作。这些平凡而普通的劳动者形象,如此生动传神,真实可感,交织着劳动的艰苦和岁月的艰辛,也充满着日常的欢笑和生活的希望。他们的眼里有光,他们的笑容绽放。当这些形象一个一个向观众走来,共同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劳动者缩影,带给观者一种发自内心的震颤与感动。

最初,李传真选择“农民工”作为人物画创作的对象,出自于艺术家的直觉。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她的亲戚朋友,近邻远亲,家家都有人进城打工,这使得擅长描绘《少女系列》《素影系列》《独角戏系列》的李传真下意识地将画笔对准了他们。这一题材的转向,打开了李传真创作与生活之间的藩蓠,并与李传真的天性深度勾连,至此,她的生活世界向着创作敞开,一发不可收。二十多年来,她往来穿梭于建筑工地、工棚宿舍、路边街角,与农民工拉家常,交朋友,从最初工人们对她的戒备,到后来主动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她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获取的不仅是农民工生动鲜活的形象,更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希望。《民工图》《守望系列》《工棚》一举成功,李传真刻画的农民工形象,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人文情怀和浓厚的乡土情结,成为中国人物画中的崭新形象,感人至深。

如果只是题材内容的生动鲜活,造就不了优秀的艺术家。李传真对中国画工笔技法的追求着魔着痴,并不断突破传统取得新的进展。早年学习油画的经历对她的素描造型能力大有俾益,天资聪慧的艺术才华也让她对于技术技巧多有独到心得。她心心念念于将中国画传统技法融入到自己的素描造型之中,反复实验,百折不挠。也因此,李传真的人物塑造既有素描造型的真实感与深入性,又通过色和墨相融挤压,反复积色积墨、层层渲染,使线条和色彩浑然一体,冲破了传统线条的单薄感,让她在工笔画严谨精致的基础上,多了一份直抒胸臆的写意”表达,“地道”的中国画味道由此而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李传真不惧挑战,再度挣脱自我的束缚,尝试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初期的创意生成。艺术家原本就应该是这样走在时代前列的人!

古往今来,没有对艺术创作的深入思考,就不可能成就独特的艺术创造。随着对“农民工”的关注了解,李传真的思考也与日俱深。她笔下的早期农民工形象,渐渐拓展、丰富、扩大。从迁徙追梦的老一代农民工,到破晓逐光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她的关注点还不断延伸到新农村的留守群体,老夫老妻的相守相随,隔代祖孙的陪伴成长。李传真敏锐地捕捉到城市化进程中的人的深刻变化,以及“农民工”题材与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深层关系,她的创作走向了越来越丰富的社会意义,并从中发掘出新的创作题材。

《暖》就是这样一件优秀作品。整个画面笼罩在暖的色调之中。画面上的所有物件、每一个细节都包含着深意。他们是今天新时代的工人,注重生活质量,不仅使用营养品、保健品,还有了运动健身的观念,一盆绿植更是生活情趣的象征。工人宿舍生活条件的改善,折射的是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手机视频通话,则更是表现出当下城市与农村的真实联结,中国社会特有的家庭观念,普通人的幸福,中国人的温情,也都在这个画面一一呈现。而这些不能回家过中秋的建筑工人,坚守在重大项目的劳动工地,他们为国家发展奉献出了巨大力量。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汇聚着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的贡献!从最早的《工棚》只有上下铺,到《工棚——家》孩子与打工父母生活在一起,再到《暖》——工棚中的中秋节视频通话,现代科技惠及每一户每一家。从李传真二十多年来不断深入的农民工题材,不仅是一件件绘画作品,更是描绘出从农民工到产业工人的变迁,讲述的是今天的中国故事。可以说,这一幅《暖》,从细小切口进入,上升为新时代中国全面发展的宏大叙事,并由此成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艺术写照。

李传真几乎所有重要创作,都是主动自觉的主题性创作。如何理解主题性创作?我们总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用情、用心、用力去描绘人民的形象,但坦率地说,有些艺术家常常提不起这样的兴致,也并非所有的艺术家都适合或者说具备主题性创作的能力与水平。但李传真与生俱来、至情至真的性格,让她坚守在主题性创作的道路上,并取得了突出成就。有时候,这似乎与女性的角色不合。在她的画面中,似乎并没有很强的女性色彩,但女性的温情却无所不在。从她对题材的选择,到她的画面晕染而形成的色彩效果,无不体现出女性视角与内心的细腻情感。她喜欢美的事物,有着鲜明的个性,女性的倔强与女人味儿自然而生动地结合在她身上。她总说自己就是劳动者中的一员,从农村到城市,到今天的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她的个人成长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见证。她感恩这个时代,也越发努力地投入创作,每当全身心地投入一件大画的过程堪比建筑工人的劳累,但她享受这样的勤奋创作带来的幸福感。也许正是这样的性格,让她成为今天的她自己,正如她的名字——传真,为新时代传真,为劳动者立传,并不断努力为自己留下传世之作!

徐涟

研究员

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