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来源: 时间:2024年07月26日

著名美术理论家、艺术教育家、艺术家邵大箴先生于2024年7月25日10时56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艺术史论家和美术家,邵大箴先生在著书立说、教书育人、艺术创作等诸多方面的成就深得美术界敬重。
邵大箴先生参与了新中国美术发展的书写,在“教”“编”“译”“著”“评”“绘”“书”皆有成就,为促进中国现代美术的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21年11月,中国美术馆曾主办学术邀请系列展“文心墨韵——邵大箴艺术展”,展出其研究成果的大量珍贵文献以及百余幅中国画和书法作品,影响广泛。
邵大箴先生的逝世,是美术界的重大损失。中国美术馆全体同仁深切缅怀邵大箴先生!
谨发此告,共寄哀思。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邵先生——邵大箴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有口皆碑的学界长者。所谓有口皆碑,是在著书立说、教书育人、艺术创作诸多方面的成就皆得到公认,受到赞誉。中国文化中对人的评价尤重人品与学问,以及德与才相互融渗与映辉所呈现的人格气象。87岁高龄的邵先生在从艺从教60年的生涯中,书写了许多平凡而富有光芒的人生诗篇。中国美术馆早有为邵先生举办展览的计划,原因在于他是一位能与新中国美术发展脉搏息息相关且与时代时时共振的思想者、学者、教授、艺术家。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自身丰硕的学术与艺术成果,更在于他的艺术史论及艺术评论直接促进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健康发展。
纵览邵先生的学术与艺术成就,可以提炼为七个关键字,即“教”“编”“译”“著”“评”“绘”“书”。
1955年,邵先生被国家公派前往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学习,1960年学成归国,在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从事美术史教学工作。在美院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他先后指导过上百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令人敬佩的是每篇毕业论文都留下了邵先生修改的密密麻麻的笔迹,这些文字既反映了邵先生治学严谨的为师风范,更倾注了其耕耘于杏坛的一片苦心。所谓薪火相传,这些学生毕业后,成为优秀的学者、画家、教师,以文而化,德润心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为“教”。
邵先生先后担任国内美术界三本重要学术期刊的主编。他长期担任《美术研究》杂志主编,并在1978年参与《世界美术》杂志的创办,担任编辑部负责人(《美术研究》《世界美术》均为中央美术学院学报)。1985年又被任命为《美术》杂志主编。他始终站在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该如何前行、西方现代艺术该如何借鉴的学术高度,去编刊撰文、推荐学者、扶持新人,并以新的理论指导艺术实践,为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美术发展而不遗余力,包括编辑重要的美术教材,在客观、全面、公正的编辑过程中,勾画出中国现代美术与中国当代学术的形态。是为“编”。
邵先生是较早翻译西方重要艺术史著作的学者,由他所翻译的“艺术史之父”温克尔曼的《论希腊人的艺术》一书,早已成为艺术史研究中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也依然是艺术界莘莘学子的必读作品。他的翻译“信、达、雅”,“静穆的伟大,高贵的单纯”,如此诗意浪漫却又大气磅礴的语言,体现了他对原著精神的深悟。其对直译与意译分寸的把握,使得译作富有恒久的学术魅力。是为“译”。
邵先生在教书育人、编辑杂志之余,依旧勤于著述,先后出版了《现代派美术浅议》《传统美术与现代派》《欧洲绘画简史》(与夫人奚静之合著)、《西方现代美术思潮》《雾里看花——当代中国美术问题》等重要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思考者、解答者、探索者对于中西美术之间纷繁复杂的艺术问题的专注、热情与赤子之心。其理论的生发根植他对古今中外史料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生发于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艺术的比较;结论于对历史成因、发展规律及现实之现象与本质的深刻认识。是为“著”。
毋庸置疑,邵先生的艺术理论与艺术评论对中国当代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面对西方艺术的强势冲击,中国当代美术泥沙俱下,有关艺术、有关美、有关传统与现代的评判标准与价值建构,似乎纷纷失去了评价准绳,乱花渐欲迷人眼。邵先生对于传统及当代画家,多有高屋建瓴、独抒己见的精辟评述,不偏不倚、入木三分,中肯、贴切,令人在信服中感受到理论的高度、深度、温度。我更愿意将这些评论文章称为“灯塔”,吸引并指引着百舸争流的艺术之舟不会偏离航道。诚如他自己所言:“我深信,美术的历程是有规律可循的,美术的历史中藏有人们难以违拗的规律和原理。我关注中国美术的健康发展和未来走向,并愿意为之‘鼓噪’和‘呐喊’。”是为“评”。
文如其人,画如其人。邵先生为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他的绘画同样淡泊纯净,天趣盎然。百万字精彩理论著述的光芒背后,是一位风格鲜明的优秀艺术家的身份。他出生于人文氛围浓郁的江苏镇江,曾入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后赴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期间系统学习过素描、速写、水彩、雕塑等,且成绩优良。由此,绘画成了他一生的挚爱。他的学术研究严谨、理性,其绘画却一任情绪恣肆,充满感性的个人情趣与细腻的人文关怀。阅尽丹青春色,心会画事沉浮,意通古今墨韵,在理与情之间获得平衡。是为“绘”。
邵先生爱好书法,偶有闲暇即读帖、临池。他的书法风格也极为独特,简淡自然,含蓄内敛,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我们很难在他的书法作品里找到具体学某家或仿某家的书风渊源。这是在理论思维、笔耕不辍之外,以书法字象、字意、笔性、墨韵所作的审美散步,是学术与艺术在心灵层面的对话,人、书在此构成精神与形式的合一。是为“书”。
邵先生待人随和、为人真诚。他在《学术自述》中说:“我从事美术史论学习和研究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但惭愧得很,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这是一位来自中国美术界泰斗的谦逊自陈,其虚怀若谷的品性,是其学养深厚,经纶满腹,人文日新的根本所在。正是这样为人、为师、为艺的态度,令人仰之弥高。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系统展示邵先生在“教”“编”“译”“著”“评”“绘”“书”七个领域的不凡成就,同时也藉由这个展览,让这位学术艺术之树长青的长者之文心与墨韵成为我们精神的滋养。
2021年11月

展厅现场




邵大箴先生作品欣赏
山上下 邵大箴 纸本水墨
53x54cm 1995年
稳重 邵大箴 纸本水墨
66x133cm 1999年
三重唱 邵大箴 纸本水墨
48x79cm 2004年
交响 邵大箴 纸本水墨
35x68cm 2004年
秩序 邵大箴 纸本水墨
47x74cm 2010年
忆江南山景 邵大箴 纸本水墨
47x68cm 2010年
高歌·之二 邵大箴 纸本水墨
70x137cm 2014年
召唤 邵大箴 纸本水墨
45x69cm 2015年
吟唱 邵大箴 纸本水墨
55x90cm 2015年
山中树群 邵大箴 纸本水墨
55x90cm 2015年
雨中荷塘 邵大箴 纸本水墨
54x103cm 2016年
河两边 邵大箴 纸本水墨
95x68cm 2016年
荷塘·三 邵大箴 纸本水墨
69x69cm 2016年
稀音 邵大箴 纸本水墨
70x137cm 2016年
可居可游 邵大箴 纸本水墨
48x79cm 2019年
绵延太行景 邵大箴 纸本水墨
96x180cm 2020年
水墨点线面 ,我喜欢未完成体 邵大箴 纸本水墨
97x181cm 2021年
江南江北 ,我家在江北 邵大箴 纸本水墨
181x97cm 2021年
邵大箴画语录 邵大箴 书法





文
献









摄影、视频制作:陈曦
欢迎关注中国美术馆新媒体平台

- 美时美刻· 美术名作中的二... [23-08-08]
- 建馆60年话馆藏|在战斗中... [23-08-07]
- 建馆60年话馆藏|罪恶的审... [23-08-07]
- “大自然的歌者——徐坚绘... [23-08-04]
- “故乡的记忆——范小强摄... [23-08-04]
- 建馆60年话馆藏|我们走在... [23-08-04]
- 建馆60年话馆藏|三潭印月 [23-08-04]
- 建馆60年话馆藏|千年土地... [23-08-03]
- 建馆60年话馆藏|出击之前 [23-08-03]
- “我画中国美术馆藏品”第... [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