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新闻/2023

建馆60年话馆藏|赵之谦手札

来源: 时间:2023年12月25日

赵之谦手札 (清)赵之谦
书法  23.5×13×20cm  清代

2015 年舒济、舒乙、舒雨、舒立捐赠



文| 傅强

赵之谦,初字益甫,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在当时,赵之谦可称得上是能开一时风尚的全能艺术家。其在书法、篆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明显。在书法上,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他不擅长的。赵之谦不仅“五体”兼擅,而且能将“五体”互相参汇,全融于北碑魏法风貌之中,于帖学式微、碑学渐兴的大背景下,走出了一条别开生面之路。

此件作品,从内容上看多为谈家中琐事,其中写与二哥的家书所占篇幅最长。看册页所辑,几通书信的书写风貌没有实质上的差别,整体上看写得流利清劲。统观感觉则是随着不同信件的内容换转,表现出作者书写情绪的某些细微变化,这些变化通过点、线的粗细、行列的疏密等不同方面的辩证处理表现出来,并完构于统一特色的字法基础之上,让观者易于在不同的字意情境中感悟到特定的情绪暗示,进而引起情感共鸣,这是赵之谦此类手札作品的书写共性。这虽非我们常见的具有浓郁魏法特色的“赵之谦体”作品,但是魏法的精神内涵已全然汇融其中,是其手札类的代表之作。或者说,在某些点画换转的处理上,较之具有明显“赵之谦体”特征的其他作品而言,此类手札作品能体现出更多的帖意。晚清以来,碑学能够大行其道不代表帖学已经绝迹,恰恰说明帖学随着这股潮流,获得了发展的新契机。帖学的意味及精神内涵蕴藏着我们无法抛却的文化情愫,这也必将导引更多的人在碑、帖融合的道路上进行探索,并有更多的机遇开拓碑、帖的汇融之境。

赵之谦学习前人而又自成一家,为后来人学习书法树立了榜样,很多书者在碑、帖融合的学习道路上深受赵之谦的影响。

(本文节选自《中国美术馆人话馆藏》)

 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馆人话馆藏》于2023年5月23日正式首发。该书由94位中国美术馆工作人员和在站博士后共同创作,讲述了230件馆藏经典背后的故事。




 2023年5月23日是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的日子。当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美术馆》特种邮票。同时,中国美术馆从馆藏13万余件藏品中,精选出10件代表作品定制了个性化邮票。

欢迎关注中国美术馆新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