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馆60年话馆藏|行书手卷《落花诗七首、漫兴诗十首》
来源:
时间:2023年12月25日
唐寅《行书手卷〈落花诗七首、漫兴诗十首〉》,前录沈周落花诗七首,后录漫兴诗十首,凡十七首。此作为其53岁,即去世前一年所作。卷末有款:嘉靖改元(1522)清明日,晋昌唐寅书。文末钤印:唐伯虎(朱)、学圃堂(朱)、吴趋(朱)。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吴县(今属江苏)人。出身商贾之家,少有才名,与好友文徵明同庚。弘治十一年(1498),29岁的唐寅以乡试第一,中应天府(今南京)解元。次年赴京会试,受梁储、程敏政、吴宽等诸多名臣、文士游扬,闻名京师。不料才高招嫉,因受举子徐经贿赂主考官程敏政家童窃取试题之事牵连下狱,罢为吏。唐寅本性高洁,不甘此辱,遂绝意进取,筑室桃花坞,以诗文书画终一生,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著有《六如居士集》等。
唐寅画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画史将他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文徵明称:“子畏画本笔墨兼到,理趣无穷,当为本朝丹青第一。”(《题唐子畏江南烟景卷》)其书法亦极具独特性,早年书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兼师李北海、欧阳率更,又深受赵子昂影响,奇崛散逸,真性流露,王世贞曾评云:“伯虎书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弇州山人稿》)晚年书风更趋成熟,风姿绰约,精神灿烂。此幅馆藏作品文辞动情,婉有风致,清人跋描述曰“校之集中所刊,句多改易......此卷录诗必多恐为后人裁割,另入别卷。落花诗三十首,仅存其七,改易处皆胜于刊本,先生殆录此以传后者,故意甚郑重,书亦精美,洵足为后人宝贵也”,誉其为诗书双绝的巅峰传世之作。
明中叶,以苏州为中心的书法家群体地域集中并形成流派传承,他们大多书画诗文相得益彰,一改明初的平庸书风,成为明中期书法发展的突出现象。唐寅生平坎坷,而其个性、艺术独步当世,不囿世俗,明代徐充称其“不经规检,盖其平日风情潇洒,知名禅悦,视世有为一切梦幻,所谓不为法缚者也”。此评价甚是独到。近世启功先生亦赞其“无今无古任天真,举重如轻笔绝尘”(《论书绝句》第八十二首),乃贵在其真矣!
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馆人话馆藏》于2023年5月23日正式首发。该书由94位中国美术馆工作人员和在站博士后共同创作,讲述了230件馆藏经典背后的故事。
2023年5月23日是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的日子。当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美术馆》特种邮票。同时,中国美术馆从馆藏13万余件藏品中,精选出10件代表作品定制了个性化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