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新闻/2023

中国美术馆又收到国际艺术大师捐赠

来源:中国美术馆 时间:2023年06月17日



2023年5月23日,中国美术馆迎来了建馆60周年,“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也同期开幕。展览以“致敬经典”“墨韵文脉”“塔高水长”“美美与共”四大主题近600件作品,集中呈现了中国美术馆60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捐赠和收藏,见证了中国美术事业的长足发展和国际美术交流的辉煌成果。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国美术馆也收到了无数来自国内外机构和朋友们真挚、热情的祝福。特别是国际艺术大师捐赠出自己的代表作,与中国美术馆共叙友谊,同襄盛举,殊为珍贵。


一、

来自国际艺术大师的捐赠

在“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第二期)”版块,以“现代之路”和“意蕴丝路”为题,展出了70余件/组国际艺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两位国际艺术大师的雕塑作品近期刚刚抵达中国美术馆,它们分别是来自安东尼奥·迪·托马索的《风之舞》、来自祖拉布•采列捷利的《扫院子的人》。原来,两位艺术家分别获悉,中国美术馆即将迎来60周年华诞,他们欣然拿出各自的代表性作品,无偿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以示祝贺,成就了馆庆之际的一段佳话。

安东尼奥·迪·托马索1945年生于意大利,现任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雕塑院院长。上世纪70年代,托马索先生从传统写实雕塑的表现形式逐渐转向抽象形式,他的作品富有几何秩序,简约的造型中蕴含动感美,以此艺术形式表达自然力量与人类情感的和谐统一。此次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雕塑作品《风之舞》,即是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安东尼奥·迪·托马索院士作品捐赠仪式现场

《风之舞》雕塑 18×12×38.5cm
2013年 中国美术馆藏  


祖拉布•采列捷利1934年生于第比利斯,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主席、法兰西艺术科学院外国通讯院士。作为享誉国际的画家、雕塑家,采列捷利在贯通绘画的平面性,雕塑的体量感,以及珐琅浮雕的表现性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的艺术基于对文化和历史经验的理解,融汇了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早在2015年,采列捷利先生就曾捐赠油画《北京的向日葵》和雕塑《珍爱和平》,时至今日,89岁高龄的他又托家属带来一件雕塑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这份沉甸甸的跨国情谊令人感佩。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向祖拉布•采列捷利之孙瓦西里•采列捷利颁发捐赠证书

《扫院子的人》雕塑 20×10×55cm

2005年 中国美术馆藏


二、

近十年的国际艺术交流与捐赠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美术馆积极响应,着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美术领域的交往合作,密切开展双边交流。以精品展览诠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2018年,中国美术馆牵头成立“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并通过选举表决,成为这两个联盟的秘书长和秘书处单位。通过展览和论坛等形式形成持续而深入的互动机制,增进了联盟国成员及相关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为各国间文化融通搭建了新的舞台,切实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理解与信任。通过联盟活动,中国美术馆展出和收藏了俄罗斯、白俄罗斯、希腊、波兰、匈牙利、日本等国家的优秀艺术作品。


2018年4月12日,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第一次会议暨联盟宣言签署仪式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心与心之间的相通,通过经典作品的交流可以增进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心灵的沟通。中国美术馆馆藏优秀作品代表着艺术经典之美,它们的传播是让世界深刻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世界许多国家到中国美术馆来交流办展,也让中国的观众透过各国的经典作品深入了解各国艺术中蕴含的民族性和生命力。只有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认同,我们才能真正体现文化的意义所在。”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以来,中国美术馆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在增进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展”是中国美术馆与国外艺术机构展览互换合作的重要基石,强调主题策划,配合重要时间节点,引进国际精品展览,使中国美术馆成为展示国际优秀艺术的展示窗口。在这里,中国观众们可以近距离欣赏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大师的精品。该系列展览如:“黑白的力量——凯绥·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 (2015年),“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典藏精品展”(2017年),“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品展(1700-1980)”(2018年),“秋史金正喜与清朝文人的对话”(2019年),“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邀请展”(2019年)等。


“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邀请展”(2019年)


为了使国际作品的收藏更具规模和体系,中国美术馆于2016年设立了“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以高水平的学术策划和专业服务获得了来自国际艺术大师们的认可和捐赠。如:2016年“中西之间——司徒安雕塑绘画艺术展”中,获捐司徒安雕塑、绘画作品133件/组;2017年“塑痕·中国记忆——白俄罗斯谢尔盖·谢利哈诺夫和康斯坦丁·谢利哈诺夫雕塑展”展览中,获捐白俄罗斯雕塑作品59件/组;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瓦连金·西多罗夫、安德烈·卡瓦利丘克艺术展”获捐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两位院士12件/组作品;“中国本色——布鲁诺·巴贝摄影展”期间,巴贝院士向中国美术馆捐赠69件/组代表作品等。
中国美术馆不仅把世界的艺术“引进来”,还要让中国的艺术“走出去”。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馆已组织大量的艺术精品走出国门,赴世界各地举办展览,着力打造了“中国写意”及“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等经典展览品牌。2015年以来,“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系列展先后在墨西哥、法国、希腊、白俄罗斯、韩国、立陶宛等地亮相,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关注和了解中国文化生态,为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添砖加瓦。

在做好“引进来”、“走出去”的基础上,中国美术馆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文化传播新路径。如《孔子》、《问道——孔子问道于老子》、《灵魂之门——乌克兰诗人塔拉斯·舍甫琴科与中国诗圣杜甫的对话》、《百年丰碑》、《超越时空的对话——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等一尊尊中国文化主题的雕塑作品,分别在巴西、白俄罗斯、乌克兰、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永久展示。它们是讲述中国故事的使者,将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传播海外。


2021年9月,吴为山青铜组雕作品《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希腊雅典揭幕


自2014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先后举办国际展览30余场,组织策划赴国外展览20余个。收藏国际优秀艺术作品700余件/组,涵盖百余个国家。通过艺术家及家属捐赠、机构捐赠和展览征集等形式,这些国外艺术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它们有力地扩充了馆藏国际美术作品序列,彰显了一个互通有无、兼容并蓄的大国美术馆形象。回望近十年来的国际捐赠,成绩斐然:2014年11月,“乘物游心——1839-2014直接摄影原作展”期间,泰吉轩携艺术家、基金会及收藏家将100国际摄影原作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填补了中国美术馆在世界摄影史上重要摄影艺术家原作的收藏空白;收藏家黄建华先生将珍藏的两件达利雕塑捐赠给中国美术馆;2015年,法国知名艺术家皮埃尔·卡隆先生捐赠4件油画作品;2016年,杨振宁先生、翁帆女士捐赠挚友熊秉明雕塑作品3件,杨振宁先生说:“这份永远的情感只有在中国美术馆才能永存”;2018年,陆丙安女士将多年保藏的熊秉明雕塑、绘画、书法作品与文献资料捐赠给中国美术馆;2019年,Marianne Yen女士捐赠其父严德晖雕塑、速写作品43件;“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结束后,5位雕塑院士将全部参展的37件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2022年,杨明义先生捐赠赵无极、沈从文、王己千作品……外,还有参加国际交流系列展、历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等来自不同国家艺术家的慷慨捐赠,中国美术馆的国际美术藏品量逐年增加。


三、

建馆以来的大宗国际捐赠


建馆以来,中国美术馆通过接受艺术家及家属、艺术机构、私人藏家的捐赠,或通过展览征集、日常征集等多种途径,至今累计收藏国际艺术作品4000余件/组,涵盖油画、版画、雕塑、摄影等类别,来自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际现当代美术史上的经典力作。


《带鸟的步兵》勃罗·毕加索油画 146×114cm
1972年 路德维希夫妇捐赠 中国美术馆藏

《美女图》歌川丰国 版画 38×24cm

年代不详 李平凡捐赠 中国美术馆藏


2018年12月,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生命之树——中国美术馆藏非洲木雕艺术展”开展


这些国际收藏主要得益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大宗捐赠:1996年,路德维希夫妇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89件/组(117幅),包括帕布洛•毕加索、大卫·霍克尼、安迪•沃霍尔、利希藤斯坦、安塞姆·基弗、格哈德•里希特等国际艺术大师在内的82位欧美艺术家,涉及19个国家,这也是中国美术馆首次大量入藏西方艺术作品。2005年,老一辈艺术家刘迅先生向中国美术馆捐赠1783件/组作品,其中有包括梅尔尼科夫、特卡乔夫兄弟、西多罗夫等艺术家在内的108件/组珍贵的俄罗斯现当代油画作品,能够清晰地呈现20世纪以来俄罗斯油画的发展历程。同年,李松山、韩蓉夫妇捐赠非洲精品木雕158件/组,王琦先生捐赠国际版画作品127件/组。2006年,伍必端先生捐赠前苏联版画149件/组。2007年,李平凡先生捐赠日本浮世绘137件/组、日本现代版画218件/组等。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捐赠,初步构成了现当代国际美术发展序列,奠定了中国美术馆收藏20世纪国际美术的基础,使馆藏具有了典藏世界艺术精品的国际性维度。吴为山馆长曾饱含深情地说,收藏,凝聚着文化的沉淀,记录着艺术的历程,刻载着每一件时代经典之作的生命印记,包含着难舍难分的亲情、友情、文化之情,是由“家宝”变为“国宝”的历史性蜕变。
“艺术表现了人们最内心的东西,表现了他们的希望与恐惧,表现了他们的梦想和现实。艺术反映了它产生的社会现状,艺术来自于自己民族的根源。”这是彼得•路德维希先生在捐赠作品之时讲过的一段话。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作品体现着文化差异,但人类对真善美的认知是相通的。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馆以文化搭建桥梁,以艺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国际交流“三个一”的理念——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一张脸”是指民族国家的文化象征,“一颗心”是彼此坦诚真挚温厚之心,“一个魂”是共同维护珍爱和平之魂。中国美术馆的国际文化交流与收藏,亲历着中国文化一步步走向世界、一次次与世界对话的进程,见证着中国在国际上与日俱增的文化影响力。



责编:董  雪

摄影:陈  曦  郑彬彬


欢迎关注中国美术馆新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