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厚华滋本民族——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
展览名称:浑厚华滋本民族——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5年4月4日至6月7日
展览展厅:中国美术馆19号、20号、21号厅
展品数量:150余件
20世纪中国画大师黄宾虹(1865~1955)生前曾多次对其学生和家人说:要等到我死后五十年,才会有人欣赏我的画。事实上也确是如此,虽然其生前已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虽然自80年代以来,“黄宾虹热”已逐渐升温,但直至进入新世纪,能够真正读懂、体味其艺术“内美”精神的人并不多。然而,在20世纪的另一位中国画大师潘天寿眼里,黄宾虹乃是真正的“五百年,其间必有名世者”。
时值黄宾虹诞辰150周年、辞世6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历史的进程中又应该如何认识并真正“读懂”这位一代宗师呢?其实,无论是50年还是500年,真正的艺术大师与他的艺术魅力自当永存,黄宾虹及其艺术即是如此。
此次特展以“为大师造像”的纪念方式拉开整个展览的序幕,一方面选择当代艺术名家创作的油画、中国画、雕塑各一件,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感受其风骨精神与学者风范,在直面悟对中触摸其“抱道自高、坚守雅操”的人格温度;另一方面又以多媒体形态的当代艺术作品向大师致敬,在“转译”与“对话”中显见黄宾虹艺术创作理念的恒久魅力和跨界影响。
作为本次展览的主体,“解读黄宾虹”是整个策划与展示的核心。为此,展览主题确定为黄宾虹画跋中多次出现的“浑厚华滋本民族”,此语既是黄氏对自身山水画艺术审美理念的最为恰当的概括,也是其自民族文化中拓变而出的强大文化自信的彰显。将“浑厚华滋”落实到黄宾虹具体的山水画创作,那便是集传统之大成的“五笔七墨”的笔墨体系建构和“祖国山川,无处不美”的造化感悟,展览主体由此分为两个部分:“笔墨·肇源”部分以黄氏“画法简言”太极笔法图、笔线顺序图、繁简对应稿、各种不同笔墨形态的山水精品四个展示版块,勾勒出黄宾虹笔墨体系的肇始和生成的内在逻辑,同时辅以近70张临古画稿,铺陈出其传统山水画史观及笔墨锤炼的古典来源,并借展一幅所临仿作品的原作(王铎《王屋山图诗卷》)参照比较;“造化·游悟”部分则以黄宾虹的主要游踪为脉络,精选展示其安徽、粤桂、巴蜀、江浙四个地域的胜迹纪游作品,并从中解析其“夜山”“坐雨”“江行”“重题”等师法造化、感悟自然的创作特点。而最终,“黑密厚重”的笔墨书写和“山水浑厚、草木华滋”的造化体悟都汇聚为“浑厚华滋”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内美”追求。
与近几年的黄宾虹艺术展相比,此次特展虽然规模不大,作品数量也不算太多,但却力求小而精、深而透、新而活,以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交互对黄宾虹的艺术成就和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并首次将临仿画稿与所临原作进行对比展出,也许,这样的解读才是对一代大师真正的纪念;另外,此展得到海外默斋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所借展《繁简稿对应册》和《临古画稿》均为国内首次露面,为黄宾虹艺术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值得观众期待。同时,在展览期间,中国美术馆将举行一系列的研究和推广活动,出版配套的高质量展览画册。
相信,此次纪念特展必将成为广大观众重温艺术经典、感受文化魅力、探寻大师之路的一次精神盛宴。
(责编:纳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