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传播教育/出版物/期刊

中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正在“进行时”

  根据文化部《关于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的通知》(文艺函[2013]1609号)和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的意见》(办艺发[2014]23号)的相关要求,中国美术馆的藏品普查信息采集工作自20151月全面展开。此次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在推动美术馆专业化建设、全面了解和科学分析全国美术馆藏品资源现状,加强对国家美术收藏的统筹管理,提高收藏的质量和效益方面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中国美术馆更要以此为契机,摸清家底,提升藏品管理水平。为此,中国美术馆对此次藏品普查工作非常重视,为推动工作顺利展开,吴为山馆长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2015年中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吴为山、游庆桥为组长,谢小凡、安远远为副组长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何琳(兼),副主任张希丹,由典藏部专项承担中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从机制上、经费上给普查工作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一、藏品普查科学办法

  专题工作会议后,中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办公室召开全体普查工作人员协调会,深入分析和强化理解了《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工作规程》《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手册》,下发了适合中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实际工作的《藏品普查重点、难点对照表》,并对试点数据审核返回后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中国美术馆藏品丰富,品类众多,为提高藏品普查效率,我馆采取以本单位为主,部分工作寻求协作单位配合为辅的工作方式,并外聘部分工作人员担任摄影助理、普查助理以补充馆内工作团队。

  此次普查工作,我馆共开设四个图像采集场地,其中外库一间,本馆三间;大型专业影像采集设备四套,其中两套由协作单位提供;设置专门用于普查的电脑16台,其中两台由协作单位提供;建立由服务器、NAS网络存储、大容量存储硬盘组成的藏品普查数据保存、备份系统。按照实际工作需求,自制工作日志本、小推车等工作用具。

  为保证藏品在普查中的绝对安全,我们要求:所有普查工作参与人员必须严谨工作程序,严格遵守藏品管理制度;协作单位工作人员不能碰触藏品,只负责采集图像;普查工作以典藏部普查人员为主导,外聘普查助理配合,藏品出入库必须由普查员及助理在场清点;藏品拍摄场地垃圾清理,由普查员及助理执行。

  藏品信息的准确与安全也是此次我馆普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馆与协作单位签订了以藏品信息的准确与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普查工作合作及保密协议。在具体工作中,藏品文字信息采集工作由我馆负责,防止因不了解实际情况造成的信息采集错误。

  由图像管理小组专门负责普查工作协调,调配人员、培训外聘助理、维护普查设备、跟踪进度、控制质量,并汇总问题统一解决,防止因理解的不同而造成采集信息的差别。

  二、藏品普查科学流程

  中国美术馆典藏部日常工作繁重,不仅要处理大量的作品外借及图片需求,还承担着策划、实施藏品陈列展及日常出入库、新收作品交接整理等工作。为避免交叉工作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及对普查工作效率的影响,我们还设置了以库房为单位、两两组合的工作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交叉拍摄,一队采集文字信息时,另一队采集图像信息。既保证完成普查任务,又不耽误日常工作。这种方式经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自年初以来,我馆典藏部在有序进行藏品普查的同时还进行了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序列展“‘人民的形象’美术作品展”“浑厚华滋本民族——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赵望云写生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塑痕心声——滑田友雕塑展”等近十个重要展览的相关工作。以下为中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简易流程(见图一)

  在普查工作过程中,典藏部参与普查工作的成员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以科学严谨、注重安全的态度排除各种困难,做好普查工作。对于这些参与普查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来说,坚定做好普查工作的信念不仅来自工作的要求、进度的压力;更来自他们自身的专业精神、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以及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做好普查工作,势将大大提升藏品管理水平,这是质的飞越,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我馆的藏品研究以及藏品利用的社会效力。在馆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15430日,我馆共采集了8799件藏品信息。单日采集量最高达223件。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努力,坚定“流程科学、藏品安全、信息准确”的工作原则,按标准、有计划、有效率地推进工作,努力完成文化部关于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的阶段性要求。

  (责编:耿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