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传播教育/出版物/期刊

国家重点美术馆授牌仪式暨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综述

  2012年1月10日至12日,国家重点美术馆授牌仪式暨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在杭州举行。会议旨在通过重点美术馆授牌仪式,见证我国美术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听取文化部领导关于美术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分享美术馆界同仁的交流经验,促进美术馆行业积极健康地发展。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全国博物馆登记著录专业委员会主任游庆桥,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钱林祥,文化部艺术司文学美术处处长、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安远远,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成员,以及来自全国45家公立与民营美术馆的馆长等共计一百二十余人。

  王文章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共9家,即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湖北美术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授牌并发表讲话。他强调了国家实施美术馆免费开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美术馆建设的管理和扶持力度;他还高度评价了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在过去一年里的工作成效,并指示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和美术馆界要抓住机遇,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不断开创美术馆事业的新局面。

  其后,范迪安做了工作报告,对2011年全国美术馆专委会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工作报告”全文刊载于本文后)。

  诸迪在发言中提到政府有关部门为推动加强美术馆建设正在或即将出台的措施,令美术馆界的同仁振奋。他的发言主要包括如下内容:2011年,在“国家美术发展工程”中列入并实施了全国美术馆发展工作计划,重点对美术馆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和公共教育推广项目给予了奖励性的扶持;2012年,文化部有关部门将按计划实现各级美术馆的全部免费开放,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重点美术馆的扶持和推广力度,完成“全国重点美术馆丛书”的编写与出版工作,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和立法工作,制订美术馆专业工作规范;开展民营美术馆发展专题调研,制订促进民营美术馆发展和规范化管理的方针政策;有关部门将加强对美术馆收藏的管理,开展实施国家美术收藏工程,加大国家美术收藏力度,完善美术收藏体系;文化部有关部门将正式启动美术馆藏品的普查工作,加强对中国近现代美术代表作的抢救性收藏,加大对藏品的研究与利用力度,开展全国重点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活动,推动美术馆实现藏品的长期陈列和藏品资源共享,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国家美术收藏的成果,充分发挥经典作品在推动创作、贡献社会和服务群众方面的积极作用;2012年,文化部将继续推动美术馆的建设,加大中西部地区美术馆的建设力度,尽快完善美术馆的合理布局,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化发展;启动实施美术馆专业人员培训计划,将分别举办美术馆馆长培训、美术馆专业人员专题培训各两期。

  随后会议进入主题发言环节。与会代表的发言内容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以各美术馆的年度工作回顾为主题的发言。

  上海美术馆馆长李磊的发言题目是《以高昂的热情、忘我的精神,迎接上海美术馆的新发展》,重点介绍了上海美术馆的免费开放和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新馆,拟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改建而成)的筹建工作。

  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赵治平发言说,免费开放后,江苏省美术馆出现三个显著变化,即参观人数多、展览数量多和展览规模大。根据新形势,该馆实行了“三免费”举措,即由原来的免费参观、为青少年提供免费培训,延伸到为老艺术家免费办展览。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着重介绍了“第四届广东美术馆三年展”的概况,总结了广东美术馆大剧院当代馆与正佳广场分馆以及人文图书馆的建设经验,同时阐述了许多新的思维,包括打造立体的品牌展览模式等。

  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在发言中谈到该馆结合展览,在公共教育方面所做的许多有益尝试。

  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从馆藏策划、组织实施和藏品征集等几方面发表感想。他说,展览的策划只有把“一体性”和“综合性”相结合,才更具影响力。他以“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生130周年的纪念特展”为例,谈了展览的学术高度与社会影响力的有效互动。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谈到该馆的学术定位及发展问题。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发言的题目是《做高、做强、做精、做实,发挥美术馆知识生产能力和社会影响》。他总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立和提升学术品牌,提高知识生产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二是提升藏品意识,包括藏品的发现、征集、整理、研究和保护意识;三是拓宽视野和领域,向着大文化、大艺术、大服务的方向努力;四是学术独立与社会合作支持并重。

  主题发言环节的第二方面是专题类发言,涉及专业化管理、布展技术、媒介管理、策展推广等事项,本次会议的学术触角因此伸向更细致的层面。

  潘公凯说,现在国内美术馆的水平普遍提高,成绩有目共睹。不过毋庸讳言,我国美术馆的“专”“精”程度不够,高端欠缺。对此,我们特别需要加强管理上的专业性和策展上的专业性。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就民营美术馆的专业化、社会化、商业化等问题发言。他说,在国际上民营美术馆的运作模式很多,但都是围绕整个人性化的体验过程来实现的。倘若民营美术馆只把商业利益作为目标,它注定要失败。

  中国美术馆公共关系部副主任于歌发言的题目是《从媒体传播看社会对美术馆的期待与要求》。她说,去年以来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以美术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媒体传播的新热点。其成因有二:一方面,整个美术界注重提高公共文化的水平,各种活动吸引了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媒体更加主动密切地关注美术馆的新变化、新举措,而且站在公众代言人的角度对美术馆的工作进行观察分析。在此情况下,与媒体良性互动,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把握好因媒体传播而形成的有关美术馆的舆情,就成为我们的重要工作。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发言的题目是《通过自主办展,彰显办馆特色》,他结合该馆在2011年策划举办的“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重点阐述了相关工作思路。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介绍了基于该馆的学术研究而策划的不同类型的展览,以及他们对于密切艺术家、美术馆关系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在自由发言讨论环节,福建美术馆馆长游光霖、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珠海古元美术馆馆长包泽伟、黑龙江省美术馆馆长张玉杰、东莞市莞城美术馆馆长谢钧、岭南美术馆馆长黄泽森、宁波美术馆副馆长张维萍、山东美术馆副馆长姜宏伟等纷纷发言,或介绍所在美术馆特色与定位,或坦陈问题与困难,或提供好的建议,均颇有价值。多家民营美术馆的参与也是本次会议的亮点。其中,上海民生当代美术馆副馆长李峰、北京炎黄艺术馆副馆长周旭君、元典美术馆馆长古燕、北京寺上美术馆馆长刘凤洲等人的发言,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到民营美术馆的现状。

  在年会的闭幕式上,游庆桥就美术馆藏品管理与藏品普查工作做了细致深入的报告。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董小明就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功能和美术专业服务平台功能的结合问题作了精彩的即兴发言。钱林祥就“专委会”去年的财务情况和即将实施的扶持计划做了具体说明。最后,范迪安做总结发言,为本次会议画上圆满的句号。

  为期一天半的会议开得紧凑而富有成效。通过会议,大家交流了经验,密切了联系,提升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也获得了新的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