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传播教育/出版物/期刊

在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上的工作报告

尊敬的王文章副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文化发展新的宏伟目标、任务和要求,我们国家正迎来一个新的文化建设高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美术馆界的同仁们共聚杭州,心气都非常高涨,这次年会也有了新的主题。参加这次会议的美术馆达45个,与会代表一百二十余人,规模空前。让我们特别受鼓舞的是,王文章副部长专程前来看望大家,为首批全国重点美术馆授牌,并将做重要讲话。这些年来,文章部长十分重视和关心美术馆的发展与建设,使全国美术馆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他经常拨冗出席北京和各地美术馆举办的重要活动,亲自部署和推动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使评估工作取得重要成果。他对我们工作的许多指导和鼓励,都使我们感到亲切,并充满信心!让我们向文章部长表示最真诚的敬意和谢意!浙江省文化厅大力支持专委会工作,浙江美术馆为“年会”的召开做了重要贡献,让我们向杨建新厅长、马锋辉馆长以及浙江馆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还要向中国博协的代表陈浩副理事长和许江院长对美术馆界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谢意!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年,美术馆界努力贯彻中央和国家在文化建设上的大政方针,积极行动,力争有为,在充分发挥美术馆的社会职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加强自身建设上都有了新的进展。美术馆在文化发展的大局中,愈发体现出应有的作用,也积累了新的经验。会议召开之前,有三十多个馆向专委会秘书处提交了本馆工作总结,昨天晚上,理事会召开了会议,做了分析归纳。这里,我代表理事会向大家简要汇报,总结起来有八个方面:

  第一,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打造文化惠民新平台。

  美术馆去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落实政府关于“三馆”免费开放的举措。在此之前,已有浙江、江苏、湖北等不少馆实行了免费开放,但去年开春,政府政策的颁布,引动了整个社会对公共文化设施如何服务于民的关注,公众对此也有了迫切的要求。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宁波美术馆等积极响应,紧急筹备,及时实施了免费开放,获得了社会的好评;江苏、浙江等已经免费的馆,也根据新的形势调整、加强了力度,将免费开放引向深入,使全国美术馆的免费开放成为2011年社会文化的热点,成为文化惠民政策落在实处的体现。总起来看,各馆都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从制度、设备、服务等方面积极创新,既保障人员与展品的安全,又营造出良好的参观环境。另一方面,针对免费开放带来的观众数量增加和观众结构更加多元化的实际,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作为重点,丰富的服务内容和崭新的服务形式展现了免费开放的新形象。通过进一步改善条件、创造条件、科学管理、文明管理、营造环境等措施,使美术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许多馆在免费开放新形势下,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中国美术馆以办“人民满意的美术馆”为主题、上海美术馆以“免费开放促发展,服务群众促和谐”为主题、广东美术馆以“文化惠民、免费开放、幸福广东、和谐共享”为主题、山东省美术馆提出“一切为了观众”的办馆新理念,都使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追求。免费开放让人民群众获得了实惠,其中观众数量的增长就是证明,例如:中国美术馆年观众量达105万人次;实现了历史新高;江苏美术馆观众人数超百万人次;宁波美术馆观众达52万人次;上海美术馆全年观众量逾60万人次;古元美术馆全年观众达45万人次;广东美术馆免费开放后从原来每天1000来人上升到3000多人,每月接待观众近5万多人次。

  第二,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造精品展览、突出学术特色。展览是美术馆的主业。美术馆通过举办展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功能,美术展览的文化性、学术性、大众性与趣味性等特点在艺术创新与审美普及之间架起宽阔的桥梁。通过展览(特别是大型的主题展览项目)反映美术创作的最新成果,引导美术创作取向,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审美需求,越来越成为美术馆的努力方向。一年来,各馆都更加注重科学安排展览布局,加强学术投入,在自主策划展览上下功夫,展览数量总体增加,总起来说有三个特征:一是努力弘扬主旋律,精心策划组织反映重大主题的展览。去年适逢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各馆都按照思想宣传文化系统的要求,充分运用馆藏,积极联系美术界,用展览营造了两个纪念活动的艺术氛围,例如中国美术馆承办、文化部主办的“光辉历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展”,就主要运用馆藏近300件作品构成党的历史画卷,突出了“红色经典”的魅力,取得强烈反响。上海馆的“咱们共产党人”、湖北馆的“红色七月”和“辛亥百年”、何香凝美术馆的“何香凝艺术精品展”、广州艺博院“馆藏革命历史题材和馆藏辛亥革命人士书画展”、宁波馆的“两岸四地书画名家作品展”等,都以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第二是注重总体观照本地区、本系统的美术历史与现状,以学术梳理为前提,策划多种专题展,例如:上海馆的“上海美术大展”、江苏馆的“金陵百家展”;湖北馆以“百年纵横展”为主题梳理了20世纪湖北美术的发展历史,为今年推出固定陈列奠定了基础。浙江馆精心策划了纪念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及鲁迅诞辰130周年活动,通过历史作品、文物、文献及当代创作相结合的新颖结构,举办了题为“鲁迅的面容”的大型展览,体现了美术馆基于研究的办展特色。陕西馆立足西部,策划了“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反映西部美术的传承与创新。这些展览,在呈现地域美术特征和推动当地当代美术创作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在展览上办出学术特色,打造品牌,例如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潘天寿、李可染、黄胄等大师系列展,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广东馆举办的“广州艺术三年展启动展”,北京画院美术馆的齐白石精品系列展、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武汉馆的“江汉繁星计划”,厦门馆的“漆画展”,国家画院美术馆的“全国艺术院校硕、博士生作品展”,中国美院美术馆的“国美之路”系列展,今日美术馆的“中国当代影像30年”展和上海民生美术馆的“当代影像20年”展,都不仅富有鲜明的本馆学术特色,也成为展览的品牌。

  在展览策划与组织上,美术馆普遍更加具有历史意识,发挥美术馆运用图像再现历史、重构历史的学术功能,更加注重展示名家名作,发挥经典艺术的社会效应,更加注重精心设计展陈,提供高雅新颖的视觉感受,更加注重辅以教育推广,发挥美术馆的教育功能。这是十分可喜的专业进步。

  第三,   创新服务形式,采取丰富手段营造美术馆文化氛围。

  美术馆直接面向公众的服务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展览和公共教育。免费开放之后,观众走进美术馆不仅要欣赏作品,还希望得到综合的文化服务,特别是对于人的关怀。因此,公共教育永远是美术馆工作的重点之一。过去一年,各个馆都注意在经费、人员上加大投入,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以往的公共教育主要是为了拓展观众,现在的侧重点则是通过公共教育增加公众的文化认同感,提升社会审美水平,在美术馆的空间里培育和谐关系与文明素质。在这方面,各馆都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例如上海馆组织“与艺术对话”系列活动,以典藏精品介绍各艺术种类,同时扩大了艺术讲座,坚持每周两场,全年举办了104场;今日馆全年组织了97场学术研讨和讲座活动;湖北馆创新性地组织了“透视艺术家工作室”活动,每个周末邀请艺术名家现场写生,观众踊跃参与交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美术馆之夜”;中国美术馆组织艺术家在展厅与观众交流;浙江馆在各种展览中,邀请市民参与创作点评,以互动的方式使展览深入公众生活,这些都扩大了公共教育的服务面。此外,各馆都注意组织针对大、中、小学生、农民工、残疾人甚至流浪儿童等不同群体的教育项目。去年以来,突出的成绩还有加强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使志愿者服务成为美术馆一道新的风景线。同时,许多馆注意运用新型媒体,扩展美术馆的项目外延,例如:湖北馆与湖北联通合作,充分运用手机互动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中国美术馆把网站建设纳入到数字美术馆工程,日访问量近九万人次;中央美院美术馆制作三维影像,为观众回访重要展览提供了便利等等。

  第四,       丰富艺术典藏,积累文化服务资源,加强馆藏的保护、利用,发挥藏品的社会效益。

  中国美术馆今年继续通过常规收藏和专项捐赠为国家艺术典藏不断积累财富,全年入藏艺术品共计581件,其中获得捐赠448件;浙江馆一年来新增馆藏作品共计1153件,认真举办了多项捐赠作品展,弘扬捐赠者的崇高境界,在艺术界和整个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上海美术馆新增馆藏作品收藏近千件;中央美院美术馆今年共收藏了276件作品,其中通过举办展览,获得172件王式廓捐赠作品;关山月美术馆以专项基金申请和展览收藏两种方式开展收藏工作,共增加了463件;山东省美术馆去年投入近三百万元,征集收藏了近百幅美术精品,实现了年增百幅藏品的新突破,为可持续增加馆藏开了个好头。

  在藏品利用上,各馆都愈发注重加强学术研究,举办藏品陈列展。在修复保护上,中央美院美术馆邀请了8位意大利专家举办讲座;四川美院美术馆对大型泥塑《收租院》进行铸铜复制;中国美术馆保存修复中心对邓拓捐赠的中国古代绘画进行了修复保护,使这批珍贵的作品得以第一次与公众见面。

  第五,加强国际及地区交流,推动中国美术走出去。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美术馆始终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加强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览项目,增强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也加强国际间的馆际合作,使中国的美术馆更宽广地走向世界。

  中国美术馆今年是对外艺术交流、输出高质量展览的硕果年,先后组织策划赴日本参加“中日韩三国传统工艺作品展”,赴意大利举办“中国现代绘画大师展”“皮影艺术珍品展”,赴澳大利亚举办“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展”,反映新中国美术六十年的“新境界:中国当代艺术展”,赴美国举办“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赴印尼举办“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这些展览从策划到实施,体现了中国美术的文化主流价值和国家美术馆的专业水平,各项展览都获得了当地主流社会的欢迎与赞赏。

  在引进来的项目中,现在各馆都注重打造高水平的展览,如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的“乌菲齐博物馆藏精品展”,今日美术馆举办的世界大师个展,广东美术馆举办的“玛雅艺术展”“墨西哥艺术展”“比利时当代摄影展”“泰戈尔展”“印度影像展”等,在“走出去”中更加注重交流与对话。例如:今日馆策划的“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平行展”产生了强烈的国际反响;江苏馆60幅“百家金陵”获奖作品首次赴世界级艺术殿堂的法国卢浮宫展出;陕西馆“对话兵马俑——欧盟与中国雕塑家作品提名展”是建馆以来首次与国外合作策划并主办的现代雕塑展,欧盟27国艺术家与中国艺术家以自己独具个性的作品与兵马俑对话,近二十位欧盟各国艺术家莅临展览开幕式,盛况空前;北京画院美术馆将齐白石等优秀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介绍到世界,并与日本京都博物馆等机构开展了交流活动,相继举办了巴西、日本、韩国艺术家的交流展览;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了“深圳海报作品赴波兰展”“董小明水墨综合媒介作品赴德国展”,也引进“意大利logo展”,推广国外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推动深圳“设计之都”的建设;黑龙江馆赴美国纽约举办了“中国黑龙江版画艺术展”;何香凝美术馆联合香港艺术中心、台北艺术大学关渡美术馆主办“1+1——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先后于深圳、香港、台湾三地展开;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再度联手,推出“‘黑土大地’——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收藏俄罗斯油画巡回展”;厦门美术馆举办了“台湾艺术家黄云溪艺术捐赠展”“大洋风美术作品交流展”;潘天寿美术馆的“潘天寿艺术回顾展”在香港艺术馆举行;常熟美术馆在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的背景下,举办了“海峡两岸黄公望艺术论坛”和“纪念黄公望中国山水画展”。这些项目都越来越凸显出美术馆走向国际艺术之平台的作用,发出了中国美术与世界对话的声音。

  第六,加强馆际交流,发挥公共文化资源的公共作用。

  这些年来,各馆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有规律,体现了我们全国美术馆共享资源、共谋文化的协作精神。

  中国美术馆积极做好藏品的社会服务,一年来向全国各兄弟馆借出作品近200件。同时,发挥馆藏作品的功能,在大连和石家庄举办“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巡展”,参观观众都有数十万人;广东美术馆举办了“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巡回展”“2011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等兄弟省份艺术家作品展,扩大广东观众的观赏面。另外,广东美术馆也策划了“图像的品质——广东当代油画展”到武汉美术馆的展出;中央美院美术馆继素描大展巡回展之后,去年又将“学院的力量”展办到了广东和武汉,提高了美院美术馆的学术影响力;北京画院美术馆与浙江美术馆合作,打造“同源异彩——黄宾虹与林散之、李可染艺术展”;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了天津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等展览;刘海粟美术馆的“戏墨·墨戏——中国水墨戏画作品展”在云南普洱、玉溪,河南郑州,福建厦门等地巡展;厦门美术馆与浙江省美术馆共同举办“农民画时代——首届全国农民画厦门展”;福建美术馆与乌鲁木齐美术馆联合主办了“摄影艺术作品展”;黑龙江省美术馆组织“走进西部——黑龙江版画全国巡回展”,携馆藏精品百余件赴陕西、宁夏、新疆等地展出,创新了“黑龙江版画”的推广模式;广州艺术博物院将院藏廖冰兄精品、辛亥革命人士书画精品送到中国美术馆展出,将院藏关山月作品送到甘肃省博物馆展出。这些活动,逐步实现了全国公共文化资源共享,也推动了文化资源均等化进程。

  第七,民营美术馆活跃发展、逐步走向规范。

  民营美术馆近些年方兴未艾,是社会资本、民间资源向文化领域投入和汇集的体现,也是文化繁荣发展、文化生态日益丰富的体现。文化部艺术司高度重视这一新兴文化现象,展开调研,加强引导,在扶持项目中将民营美术馆纳入工作视野,为民营美术馆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了支持。

  参加这次年会的民营美术馆比往届都多,说明民营美术馆的同仁们希望在全国美术馆系统中多有交流、共商发展大计。事实上,像今日美术馆、尤伦斯等一批民营美术馆运营规范、坚持以公益性为主导,特别是策划、举办了大批反映当代艺术优秀成果的学术展览,开展了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已经在社会公众中建立起自己的形象。像重组后的北京炎黄艺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外滩美术馆等后起之秀也迅速走向规范。尽管民营美术馆在投入与运行机制上与公立美术馆不尽一致,民营美术馆在准入、规范、评价的标准上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但公益性、专业性无疑是衡量民营美术馆是否堪称美术馆的基本标准,这次年会,也将就这个主题展开研讨。

  第八,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专业水平。

  在美术馆事业快速发展、业务工作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各馆都高度重视加强自身的建设,把专业强馆摆在重要的位置上。除了不断加强管理机制的改革探索外,侧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展学术研究,以研究带动展览策划、藏品积累和利用。例如:中央美院美术馆就注重从文献研究入手,去年开展了王式廓、江丰艺术的深度研究,其中以“发现”为题的百年江丰展,勾沉了大批新的史料,使文献展成为推进从延安时期到新中国时期美术研究的资料库;山东美术馆的“山东近现代美术史研究”成为省级重点课题;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了许多当代艺术研讨会;深圳美术馆以“图像转向”为研究专题,举办了一系列邀请展;关山月美术馆的“关山月与20世纪中国美术”形成了新的成果。这些都深化了美术馆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多样的专业培训。专委会在文化部艺术司、外联局的支持下,选拔了10多位美术馆年轻员工参加与德国合作的“文化管理在中国”培训项目,效果很好,今年将继续进行。按照专委会的安排,中央美院将举办馆长培训班、上海馆将举办策展人培训班、广东馆将举办典藏管理培训班,今年将进入实施。

  以上八个方面的总结汇报,难免有许多遗漏,但通过年会上各馆的交流,以及到会各位理事的补充,相信能够形成充分的年度工作汇总,以展现全国美术馆一年来的工作面貌,也作为我们思考新一年工作的认识基础。

  进入新的一年,各馆都形成了自己的工作计划,特别是发展重点。今天,美术馆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领域和行业,正在越来越多地获得各种良好的条件,从文化部到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都对美术馆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高度重视。在行业组织上,美术馆专委会的工作得到了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指导,更得到了文化部的直接支持。近两年来,文化部艺术司高度关注全国美术馆发展的新格局,在美术馆的管理与业务指导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在宏观管理和专题调研上加强了力度,设立了优秀展览、教育推广等扶持项目和全国美术藏品资源普查等专门项目,并对这些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这些将使我们有更大的信心,搞好本职建设。专委会将在新的一年里,把文化部各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更加密切联系各馆工作。我们相信,中国的美术馆全体成员,一定会在新的一年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奋有为,开拓创新,做出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