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传播教育/教育活动/讲座与对话/2008

敦煌石窟与中国绘画

  • 题目:敦煌石窟与中国绘画
  • 时间:2008-03-01 09:30 - 2008-03-01 11:30
  • 地点:中国美术馆七层学术报告厅
  • 主讲人:薄松年
中国美术历史源远流长, 战国艺术从实用装饰风中摆脱出来,绘画和雕塑成为主要形式, 汉代绘画强调为政治和教化服务。魏晋思想解放,突破礼教的藩篱,佛教的传播和佛教美术的盛行,从中实现了中外艺术的交流,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杨子华、曹仲达等巨匠,内容和技巧上均有很大拓展。在此基础上造就了隋唐美术的辉煌。涌现出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周昉等具有深远影响的画家,代表着时代的最高水平,也有技艺超群的画工同时存在,长安洛阳的寺庙中都是名家的手笔。但是,由于时代的久远,巨匠作品希有流传,有的仅存摹本,史料中的成就辉煌记载和作品的希有保存之间形成明显的反差。但一些重要古代遗迹尚可与之印证,近代考古学的发展正使一些空白得到补充。其中重要的地上遗存是石窟,地下则是墓室中出土的文物。敦煌石窟以历史悠久, 前后延续一千余年,数量多,规模宏伟,艺术精湛,在古代美术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敦煌从前建弘元年366年开窟起,至元代延续一千多年,现存洞窟492个,保存了丰富的古代佛教造像、壁画、建筑,及藏经洞发现的几万件珍贵文物。是难得的古代艺术宝库。其中十六国至隋唐的艺术占有重要比重。本讲座即试图从敦煌石窟中古时期的艺术作品分析中联系中古绘画史资料,对古代绘画成就作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