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举办"对话顾长卫:摄影作为当代艺术"活动
来源: 时间:2015年12月02日
中国美术馆12月2日讯 2015年11月27日下午,中国美术馆七层学术报告厅,一场与著名导演、摄影家顾长卫先生的对话正在热烈进行。应我馆邀请,主讲人顾长卫先生结合正在我馆展出的“视介——顾长卫当代艺术展”,就“摄影作为当代艺术”的话题进行了深刻的解析和讨论,向观众讲述了创作这一系列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思索。顾长卫好友、当代艺术家任思鸿先生应邀作为讨论嘉宾出席,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杨应时博士担任此次“与艺术家对话”活动主持人。
主讲人顾长卫先生
顾长卫,1957年12月12日出生于西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中国电影导演、摄影家,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摄影师,他曾经荣获过国内外许多奖项:1988年,凭借《孩子王》和《红高粱》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1993年,凭借《霸王别姬》获得第66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2005年,顾长卫拍摄了自己执导的首部电影《孔雀》,并凭借该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2007年,顾长卫执导的第二部影片《立春》入围罗马电影节竞赛单元;2011年,凭借作品《最爱》获得了上海影评人奖最佳导演奖。自2014年以来,顾长卫先生通过现代影像等多媒介技术手段,以百元纸币为题材创作了系列作品,在当代艺术领域进行了全新的实践与探索。
讨论嘉宾任思鸿先生
在对话中,顾长卫先生介绍了自己进入当代艺术领域探索的原因。他表示:是受到任思鸿先生的影响,才开设了自己在北京1号地艺术区的工作室,而且两人在电影领域也曾多次合作,相交十多年来,两人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任思鸿先生也介绍了两人相知的过程,然后从艺术家的角度点评了顾长卫先生此次展出的作品。任思鸿说,顾长卫的创作给大家带来一种因为心理变化而产生的意识——让大家不仅关注到人民币作为一般货币的职能,而且去好奇创造这样币值里面所有细节的意识、观念和动机。这个全新的角度非常深刻,给人一种另外的视觉启发。
主持人杨应时副主任
对话中,顾长卫先生也从自身创作的角度对这次的展品给出了个人的解读。顾长卫说,每个人对财富和现实都怀抱着热情和欣赏,但对于财富的解读并不都是正面的。而他希望大家都能给以相对从容淡定的态度去面对金钱。这次尝试用人民币作为载体,就是为了能够让他自己在个人感受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之后,顾长卫先生结合几件作品进行了具体的解析。
对话现场
任思鸿先生以特约评论人和好友的双重身份与顾长卫先生一同对话,通过讨论向观众们进一步阐述“视介——顾长卫当代艺术展”的创作契机和深度解读。
此次对话活动受到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最后延长了提问环节的时间。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来自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职员、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以及其他普通观众都积极地向顾长卫先生提出了创作技术和创作思路等方面的问题。顾长卫先生也热情详细又十分风趣的为大家解答。
对话进行中
最后,主持人代表馆方,对顾长卫先生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50多件此次创作作品表示特别的感谢。顾长卫先生也由衷地感谢中国美术馆对自己艺术探索的认可和肯定。
中国美术馆“与艺术家对话”系列教育活动一贯秉承艺术服务大众的宗旨,提供观众与艺术家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机会。这一活动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成为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品牌活动之一。
听众提问
听众提问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