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传播教育/精彩回顾/2015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教授为公众解读"民族魂的艺术表现"

来源: 时间:2015年09月09日

  中国美术馆9月7日讯 2015年9月6日下午,结合正在展出“铸魂鉴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教授以艺术家和学者身份在中国美术馆七层学术报告厅为社会公众作题为“民族魂的艺术表现”公益讲座。这是中国美术馆在展览期间推出的第二场“艺术讲堂”名家讲座。

主讲人吴为山教授

  吴为山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的雕塑艺术家,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精神在中国雕塑创作中的融渗和表现,创作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雕塑,在世界多国展览,并被重要博物馆收藏。

吴为山教授演讲

  吴为山教授首先结合个人多年来的雕塑创作和展示,就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宏观的阐述。他认为,在艺术创作中,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最终落脚于表现,应使欣赏者能够通过艺术作品有所感受。艺术作品不同于文字,更不是说教,而要有形式上的表达,需要高超的艺术水平支撑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吴为山教授结合自己近20年来在海外举办展览的经验说明,中国艺术在国际上获得的认可和影响,背后是中国的崛起和强大。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与世界文化融为一体。中国文化的包容,恰恰体现在文化传统与创新的对话之中。

吴为山教授总结发言

  随后,吴为山教授就此次“铸魂鉴史 珍爱和平”大展的策划思路及部分代表作品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他指出,展览主题“铸魂鉴史 珍爱和平”,基于中央关于纪念抗战的十六字方针,同时更具有针对性,体现出此次展览的精神所在。 对整个展览的三大篇章:一,怒吼吧,中国!二,全民抗战。三,胜利与和平。吴为山教授结合代表作品作了详尽、深刻而生动的剖析。展览中户外空间与户内空间的有效呼应,展厅中各个篇章作品的精选和布陈,无不体现展览的主题。户外雕塑以大家之名作形成苦难、抗争、胜利与和平的形象表征。

热心听众发言

  最后,他和听众分享了2005年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大型组雕的心路历程。吴为山教授结合大量图文和视频资料,为听众们深入细致地讲述解读。他首先从史实切入,唤起了在场观众对于深重历史的记忆。进而,他从表现同胞受难的人性角度切入,以《家破人亡》《逃难》等为例详细介绍了部分雕塑作品创作的始末,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为山教授以自己的诗作结束本次讲座,表达了他对古老民族精神崛起的热切祈盼。

热烈的掌声

  吴为山教授的讲座受到在场听众的热烈欢迎。在互动环节,他对观众的提问做出详细的解答,不少听众也纷纷表达了对此次讲座的赞赏和对中国美术馆的期许。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掌声热烈,气氛感人。听众反映:这是一次从艺术角度切入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希望中国美术馆经常举办此类公共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