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勋

 
 

  潘世勋访谈

  采访人:董亮亮 李浩然

  采访时间:2013115

 

  Q:在您去西藏之前,董希文、吴作人、叶浅予等先生已经去过藏区,他们的藏族题材的作品在当时对您有影响吗?

  A:当然有影响。但是,严格的说,他们当时都没有真正到西藏。吴先生走的最远,到了青海玉树和四川打箭炉。叶浅予先生和孙宗慰先生到的都是青海地区,包括董希文先生画的《春到西藏》也不是西藏。他也是到了四川,真正到现在的西藏是在1961年。当时他们画的这些画对我还是有影响的,因为他们的画很有深度。那个时候我只是觉得他们画得很新奇,但是还没有去西藏画画的想法,因为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学。

  Q:您第一次去西藏是什么时候?

  A:我去西藏是个很偶然的机会。西藏在59年平叛,60年的时候北京市组织首都人民慰问团到西藏演出。当时好像是华君武或者蔡若虹听到这个消息后动议应该去几个画画的。当时从美院五年级毕业班调了四个人:我、张丽、陈谋和杨鹏,另外还有两个青年教员:赵友萍和宋秀英(宋韧),以及一个老画家萧肃。我们那次去了六个多月,主要任务是演出,因为演出人手不够,所以我们跟着跑龙套,扮演民工甲、民工乙,打个旗等。当时领导不让我们画画,我就偷偷出去画速写。那时我是唯一一个到街上画速写的,其他人都守纪律,不敢出去。最后两个月我们到基层参加民主改革,到老百姓家里做工作队员。我那时学习藏语,跟老百姓一块吃住、劳动,真正了解了藏族是怎么回事。刚去的时候感觉西藏很神奇,生活水平比较落后,但住到村里以后跟藏族接触,觉得藏民是很朴实的。我后来写过几篇文章,主要因为一是对藏族人本身的感情有比较深的认识,第二是感受到民主改革以后,特别是一些穷苦农民,他们的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后来我画《翻身曲》这组画的一个最根本的思想就是感觉到这种由过去的奴隶变成今天的主人的变化,这种精神面貌的变化。这是我当时的一个最大的感受。

  Q1961年派董希文、吴冠中、邵晶坤去西藏写生是美协主动安排的吧?

  A61年美协真正组织几个画家去西藏,包括董希文先生、吴冠中先生,第三个去的人原本是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后来换成了北京艺师的邵晶坤。因为我60年在西藏待的那段时间确实对西藏还是挺有感情的。所以63年我又跟美协提出要去西藏,最终是跟戴泽先生一块去的。那次主要住在西藏萨迦的一个村子里,住了四五个月,后来又到牧区。当时我想要对西藏了解更深一点,所以我在那个村子里天天跟着劳动、参与工作,还跟藏民学藏文。当时记了很多西藏民俗的东西,比如西藏的绕口令、歌谣、房子的建造、藏袍的裁制等。这些东西对我理解西藏还是挺重要的。所以我画画呢,我觉得画的好坏不说,但是对西藏的民俗生活表现得一般不会太错。

  Q:您在整理西藏的民俗的时候,他们的传统艺术、审美思想对您有没有影响?

  A:有影响的。西藏的很多东西我很喜欢。比如说日喀则地区的妇女戴的那种腰扣,上面有很多很好看的纹样。西藏习惯过藏历年的时候在地上、墙上画的那种图案,都是很有意思的。藏族这个民族,科学比较差,数学很不行,但是在文学、诗歌、音乐、美术这些方面我感觉很强。从老百姓这方面来讲,人人会唱歌,不同的劳动有不同的歌,而且全村一块唱,唱得很有意思。

  Q:正如您在《我们走在大路上》中所表现的?

  A:《我们走在大路上》这张画并不是我当时最想画的,但是因为赶任务,就是参加第四届美展。这张画是匆匆忙忙画的,一共画了14天,时间太紧,所以这张画的边缘还有俩人的脸没画完。这幅画实际上是我画《翻身曲》的感受的一个继续。因为60年去的时候感觉藏族人的思想变化很大,63年再去的时候发现西藏出现工人阶级队伍了。当时他们确实是唱着歌,吹着口哨,欢天喜地的样子。这些人以前是农奴,而现在等于有了国家工作,成为国家的建筑工人了,心情是很不一样的。他们当时的那股劲头是可以用意气风发来形容的,这是我之前在农村没有感受到的。

  Q:您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说80年代您面对现代绘画,经历过“眼界开阔但也心生困惑的几年”。在这期间除了教学之外,您也画了一些新画,“总的说制作上比以前经心,但激情却有所减弱。”为什么激情会减弱?

  A:这个有时候是难办的,我想不只是我,就像其他人,比如如果说董先生在世,他现在画西藏也会不如那时候画得好。后来我写过一篇文章《我画西藏五十年》,说一个画家赶上历史有大变化的时代也算是一件幸事,那个时期容易激发你的创作热情。今天要重新再寻找从哪一个角度去体现西藏,还真是得再重新培养情绪。

  Q:也跟目前所处的艺术环境有关系。

  A:对。不过我觉得现在也很少有人会像我当年那样做长期的打算。当年艾中信先生对我的这种艺术创作方法就有点不以为然,他觉得我做的好多事是作家跟记者该干的事。我当时还不太同意他的看法,我认为要对生活有更深入的体验和了解才能画出好画,所以我慢慢画,应该可以画出几张好画。但是今天看来,这个思想已经有点过时了。但是我也不后悔。我觉得我采取这样的道路并不只是简单画了点西藏题材的画,我对西藏的方方面面还是有了比较深的理解。即使画不出好画来,这也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我终究认识到,如果不这么做,有些东西是很难体会到。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