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帛画自3000年前诞生时起便是一个创造性的独立的画种,纸上绘画是在传承帛画的基础上发展的。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至今,宣纸绘画已完成其历史蜕变,建立了完整、独特的水墨系统,而帛画本身正期待着我们传承、创新和弘扬。我们不能抱着中国画即宣纸水墨画的思维定势不放,却视以色彩为长的帛画不顾。犹如先有唐诗,后有宋词,但宋词从来没有取代唐诗一样,宣纸中国画同样不能取代帛上中国画;水墨画不能代表整体中国画。由于材质特性的不同,帛画的色彩效果与纸上绘画的色彩效果明显不同,近现代不少画家进行的宣纸色彩探索取得相当... 【详细】

艺术家简介

穆益林,笔名燚林、禾少白,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4年出生于上海,1960年起求学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于1966年大学毕业。历任上海大学副教授、上海东方文化学院美术系主任、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会展系及会展设计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府评审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学科领头人。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展全国美展和国内外艺术交流展,曾获“上海美术大展”一等奖,“中华全国总工会优秀创作奖”,“全国职工画展”二等奖、优秀创作奖,“文化部国际中国画展”一等奖,“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优秀创作奖等奖项。多次应邀赴日本、美国、加拿大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被中国美协、上海市美协、博物馆、美术馆及五星级宾馆和国内外藏家收藏。中国画作品《雁山观瀑》作为国礼由政府礼赠前南斯拉夫总统。出版有《穆益林画集》、 《穆益林现代帛画精选》。自1983年以来,致力于中国古老帛画的继承与研究,发掘和利用帛的优异性能,创造出独特的现代帛画艺术,为中国帛画在现代国际画坛上的独树一帜作出贡献。 【详细】

艺术评论 更多>>

重展辉煌——穆益林现代帛画的拓展性

丝帛与纸张,是中国画的两种主要材质载体。帛画的产生已有三千年历史,早于纸画一千五百年,留下了大量色彩辉煌而品格典雅的杰作。东周楚国帛画、西汉马王堆帛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周昉《簪花仕女图》、南唐... 全文>>

穆益林帛画的现代属性

帛画,是一种绘在丝织物上的图画。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产生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墓中的《龙凤仕女图》和《人物御龙图》等,堪称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源头。出土于马王堆的西汉时期的帛画“非衣”,证明了中国帛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达到了极高的... 全文>>

开拓帛画的创新之路——穆益林的艺术成就

穆益林的艺术成就远不在对古代帛画技法的硏究上,而主要表现于他的帛画创新探索成果。他深知,古老帛画技法的复兴,必须结合新的艺术实践,做“以古开今”的努力,方能达到应有的社会影响。他从熟悉帛画质材、技能特性入手,不断发掘新的辅助性... 全文>>

穆益林的现代帛画

穆益林是从中国传统帛画材料的角度切入现代的。艺术,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材料决定风格,材料的质地决定风格的面貌,材料的变化引起风格的变化,材料的革新促成风格的革新。穆益林选择中国古老的丝帛重彩作为绘画材料... 全文>>

德国画家米歇尔设计的画框作品

Michael Amthor是德国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里自由地走着与众不同的艺术之路,他把精心创意、亲手精工细雕的画框与画面联成统一的画面,严谨地创造出一幅幅浮雕式充满浪漫精神的综合艺术品,在世界画坛中独树一帜。Michael Amthor对穆益林的帛画十分赞赏,却对画框频频摇头,一脸认真地说要为穆益林的作品做画框,今年3月,Michael Amthor特地从德国赶来中国,为穆益林日夜赶制22幅作品的画框,这些画框作品也在此次展览中进行展示。 【详细】

文献著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