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在1978年翻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美术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在反思“文革”美术、借鉴外来艺术和锐意探索创新中成为新时期文化的热情表达者和代言人。
“伤痕美术”以沉思和抚痛者的姿态,冲破了原有美术观念和样式化的束缚,以反思的意识和触及现实的画笔真实地揭示了人民的心声。“乡土写实主义”以平视的手法和真切的情感,立足本土,表现真实的人性,反映真正的现实,与“文革”美术中的“高、大、全”形成鲜明对比。而“新古典”则更多关注艺术自身的魅力和感觉,探索形式语言与主题表达的一致性。改革开放使中国美术迎向世界,中国美术馆在这一时期密集举办的各类外国美术作品展,成为美术界了解世界艺术的重要窗口,也极大地丰富了公众的审美经验。西方艺术从古典主义到现代派进入了中国艺术家的视野,为美术创作的形式语言探索提供了借鉴,尤其反映在油画和雕塑领域。
那是一个思想苏醒的年代,也是一个生机勃发的年代,涌现了一批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上各尽其采,但“人”的主题无疑是这些艺术家倾向表现的重要主题,这也是时代的主题。事实上,对“人”命运的关切本身就是新时期美术在发展之初的精神诉求。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意识得以彰显,人的自觉不断提升的过程。视觉形态的美术堪称社会变迁与时代精神的印记,这些作品就真实地反映了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凸显出社会对普遍人性的不断承认和认同。艺术家表现“希望”与“美”,同时也表现“迷惘”与“困惑”,这些都是对时代中“人”和“人性”的真实再现和记录。
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保存、研究、展示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为重点的国家级艺术博物馆,是新中国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1963年开始对公众开放,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馆名。
50年来,中国美术馆见证了中国现当代美术的时代变迁与发展,是展现中国美术创作成果、实施公共审美教育、开展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舞台。目前共有各类藏品10万余件,基本囊括了百余年来中国美术发展进程各时期的重要流派、重要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通过收藏和藏品的研究推广,建构起现代中国美术发展序列。此外,还收藏有部分国际艺术品,其中包括一批名家的西方现代艺术系列。中国美术馆常年举办各类优秀美术展览,为引领中国美术的思潮方向,推动美术的多元创新不遗余力。中国美术馆还致力于与国际上许多著名美术馆建立合作关系,举办国外优秀艺术展,推动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在国际美术馆界拥有广泛的影响。2011年被文化部评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
在新的文化发展条件下,中国美术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美术馆专业建设上探索创新,努力营造美术馆文化家园,在提供优质展览内容的同时,实施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开展全面的专业建设,培养新型美术馆人才队伍,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美术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那就是即将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鸟巢”旁兴建新的馆舍,面积达13万平方米,新馆建成,将成为世界注目的现代形态美术馆。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国美术馆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坚定的步伐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