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是中西文化撞击和交汇的重要历史阶段,为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19世纪末以来曾经不遗余力地引进西方思想文化,并悉心探讨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调和生成。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美术进程中,面对中西文化碰撞与冲突,艺术有着独特而丰富的表现,保守、改良、抑或革命,每位艺术家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一批满怀创作激情与救国热忱的艺术家们走出国门,以各自的才华和理想实践着自己的艺术道路。学成归国后,他们通过传播思想、兴办教育、组建各种艺术群体等方式,把西方绘画理念介绍到国内,开创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启蒙运动。对广东近代美术发展而言,这是一个担当而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催生了写实主义、岭南画派、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现代版画会等现代美术团体及运动,大批现代艺术家由此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的艺术及人生历程在20世纪中的起伏跌宕,虽大部分已为今人所淡忘,但这无疑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领域中极富魅力和亟待挖掘的领域。
广东美术馆以艺术史为线索在收藏工作中做了诸多积极的探索,展览展示的早期广东现代美术作品是馆藏的一大重点,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序列,但同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亟待填补。本次展览试图叙述的这段中国当代艺术史前史,将引领观众进入20世纪前半期艺术家们的理想和现实世界,在大量原作已经湮没无存的现状下,我们配合历史文献的展示,帮助观众理解半个多世纪前广东现代艺术发展文化生态。相信这一迟到的回顾行为,能够从一个有效的角度发现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中某种起承转合的细节,对于串联起一部富于视觉感受的社会发展图像,也将是一次别具价值的尝试。
广东美术馆于1997年11月28日落成开馆以来,积极推动广东地区美术发展。学术定位为“沿海性”与“当代性”。“沿海性”即从广东省这一特定区域的历史情境出发,把近现代美术史的作品收藏、展示与研究作为核心课题之一,重在研究东西方文化碰撞及融合下的广东美术;“当代性”即由“沿海性”所形成的开放、包融、敢为天下先的广东精神出发,以国际视野,从本土出发,展开对中国和全球当代艺术现状与发展的研究。2011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重点美术馆”。
依此定位,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大体可分为四大类: 1、以“广州三年展”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展;2、呈现广东本土美术即岭南特色的艺术展,3、弘扬主旋律的艺术展,4、馆藏经典艺术展。广东美术馆的品牌展览为“广州三年展”,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在国内国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第四届广三展”,依时间跨度分为“启动展”、“项目展”、“主题展”三大部分,将传统展示行为拓展为研究行为,在展览模式的创新和展览学术的深度两大方面,得到了国内外学界普遍认同,成为广东省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