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郁风,1916年生于北京,原籍浙江富阳。
郁风的父亲是抗日战争中殉国的法官、诗人郁华(曼陀)烈士,擅长山水画。叔父是作家郁达夫烈士。她少年时期即受家庭熏陶热爱文学艺术。1928年入北京师大女附中。后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西洋画。
20世纪30年代中期,郁风在上海参加救亡运动,为报刊作插图、漫画,并参加演剧活动。1936年鲁迅逝世时,上海英文《中国之声》杂志在封面首次刊登的鲁迅画像,就是她的作品。抗战开始,随郭沫若、夏衍赴广州创办《救亡日报》,后转粤北四战区从事美术宣传工作。 1939年到香港任《星岛日报》及《华商报》编辑。并与夏衍、叶灵凤、戴望舒、徐迟、叶浅予、黄苗子等创办《耕耘》杂志任主编。并参加香港文艺界协会活动。40年代后,在桂林、成都、重庆工作,发表散文,举办画展,并为话剧团设计舞台服装。其后任重庆及南京《新民报》副刊编辑。1942年,她在桂林、重庆与黄新波、特伟等七八人共同创作举行了“香港的受难”专题画展。1943年在成都中艺怒吼话剧团担任服装和舞台设计。1944年在成都、重庆举行“青城峨嵋写生画展”。1948年在上海举行油画、水彩画展。
新中国成立后,郁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主持展览工作。先后组织评选、布置陈列全国美术展览及中外各种专题展览计三百余次。如1952年的亚洲太平洋和平会议美术作品展、1958年的齐白石遗作展、1959年的李可染个人画展、1978年的何香凝遗作展等都是为美术界所称道的。
80年代后,出访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香港、韩国、澳大利亚,并举行画展。
出版散文集有:《我的故乡》、《急转的陀螺》、《时间的切片》、《陌上花》、《美比历史更真实》等,编有《郁达夫海外文集》、《郁曼陀、陈碧岑诗抄》。
1988年12月郁风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她是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曾任民间工艺美术学会顾问、邮电部邮票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