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有着宽广的发展空间

  欧洲油画艺术经过600年的历程,在已发展到如此高度并从艺坛中心转向边缘的情况下,中国的油画艺术是否还有可继续发展的空间?这是油画家们最为关心的课题。特别是在前几年西方艺术界已有“绘画已经死亡”、“架上绘画消亡论”等说法,曾经引起我国一些艺术家的困惑和迷茫,且不论此说法是否正确与客观,或是否仅是西方一些业内人士的片面观点,然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油画艺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上述观点是否适用?则要由我国精神文化的需要来决定。我十分同意靳尚谊所说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否能延续下去,取决于两点:一是这种艺术在中国土地上还有没有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再就是取决于它是否还受到社会公众的接受和欢迎。”而现实情况是,油画在中国正展现出蓬勃生机,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油画的未来要由我们根据国情独立思考来决定,当前每年几十万的考生、数十万从业人员和各种艺术活动如雨后春笋的兴旺景象,就是明证。

  起源于欧洲的油画艺术,体现了欧洲的文化精神,它与欧洲人文历史、哲学、科技的社会进步密不可分,其璀璨的成就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从宏观来看,中国油画和欧洲油画的发展过程有着不同状况。

  一、切实加强油画的本体语言研究,对其涉及精神表达和艺术技法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应作为近期的研究重点

  我们了解欧洲油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每个阶段都留下了一批代表画家及艺术珍品,几百年间,每个时期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包括科技进步带来文化理念的变异,循序渐进,基础扎实,艺术语言不断丰富多彩。而中国油画从传入至今虽有百年历史,但总体看发展时间短,又大都处在社会动荡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提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中国的油画家对西方绘画的了解,犹如在欧洲油画艺术长廊中间横开一扇门,大家根据艺术爱好各取所需,从文艺复兴前后到现代艺术诸流派,同步直奔油画历史的各个阶段,如饥似渴地吮吸各种知识和艺术营养。新时期以来短短30年间,凭着中国艺术青年的才智、热忱和急切进入欧洲艺术殿堂的干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过了欧洲油画的各个阶段,其速度令世人惊诧。各种风格流派、各种观念和思潮广收并蓄,似乎欧洲已有的我们都已具备,甚至他们没有的我们也在实验。中国油画进入迅猛发展的盛期。但冷静看来,我国油画艺术在品质和深度上与欧洲传统精华还有相当距离,总体上还是缺乏底蕴,我们不能满足于浅尝辄止的状态,由于缺少文化积淀而深感基础不实。犹如平锅里的发面饼,虽然铺满锅底,其中却漫布空洞,显然在此基础上难以盖起高楼大厦,更不要说攀登艺术高峰。由此从艺术的长远发展看,要想往高处去,必须先夯实基础,应该在当前中国油画的各个层面向深度开掘,提高它的总体水平,切实加强油画的本体语言研究,对其涉及精神表达和艺术技法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应作为近期的研究重点。

  近年,因工作变动,我有机会以较多的时间投入创作实践,赴各地名山大川采风写生,特别是多次赴欧美各主要博物馆细览,并与师友同道切磋研究经典名作和艺术流派兴衰与变迁之道。通过对比认真体悟和思考,我有一些粗浅的感受。

  欧洲的油画艺术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她的魅力为何会使我们不懈追求?除了其中精神文化内涵之外,油画艺术的那种特殊美感是重大关注点。油画艺术必须保持和展现其基本的艺术特质—本体艺术语言的独特品质,包括色彩、空间、体积、材质美。不论是多层次色阶覆盖造成的交响效果,还是轻舒薄罩优雅隽永;不论是加强边线,还是模糊边线;不论是强调黑白对比,还是追求色彩和谐协调;不论是讲究严格造型,还是强调夸张变形……在艺术构成的各个方面,在观察方式和具体技法运用时发挥个性创造,就会使审美视觉上发生丰富变化而呈现新颖的观感。观赏几个世纪创造的艺术瑰宝,可以体悟艺术家的创造智慧,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认为油画作为特定的艺术,其艺术特质决定可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其表现形式又必须是有其边界和局限的,诚然广向姊妹艺术借鉴可使本身丰富和发展,然若无限制打破或与其他艺术综合,则会取消或削弱这门艺术的基本特征,会导致艺术形式的单一化,在总体上失去艺术的丰富性,这应引起重视。我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文化界曾举行了一场关于京剧改革的大讨论,提出了“京剧必须姓京”的观点,京剧吸收姊妹艺术长处为其营养,可以丰富京剧这门艺术。但如果改革失掉了西皮、二黄这个京剧的主要特征,而变成另一种歌剧,就会导致取消京剧艺术,那就是京剧改革的失败。这是很有说服力的。

  二、要提倡创造的精神自觉,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作出有价值的创造贡献才能留存于世

  艺术门类的生命力是由其艺术语言自身的表现功能和创造功能所赖以支持的。综观欧洲油画传统,由于地域和文化不同,在油画艺术发展的某一阶段各有区别,但因西方社会文化大环境所致,也因宗教及文化上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总体上属于一个体系。无论是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荷兰、德国等,放眼欧洲各大博物馆,虽然人才辈出,琳琅满目,但几百年间人们一致认为属于大师级的也只集中于几十位艺术家,如达·芬奇、拉斐尔、波提切利、提香、伦勃朗、委拉斯贵支、维米尔、安格尔、德拉克洛瓦、戈雅、达维特、科罗、马奈、莫奈、梵高、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在我们眼中某个欧洲博物馆的重要程度,就是看该馆所收藏这些大师代表作的多少,而不是建筑物本身的华美。这些彪炳史册的大师,无不在油画艺术语言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们的大量作品,展现了油画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和璀璨成果,推动了世界油画艺术的进步。在某种意义上,艺术史就是艺术语言不断发展和创造的历史。正是他们的才华把油画艺术的魅力发挥到如此高度甚至达到极致,他们不愧是人类艺术的创造者。但从人类文化长河的历史思考,今天油画艺术的发展是否就此止步而不能前进了呢?

  由此想到在艺术广阔天地、与欧洲艺术不同环境下生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家,身蕴着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精神和不同的审美理念。今天我们继承传统,必须要立足在创造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传统的精髓,达到发展的目的,从而体现生命的价值,因此要提倡创造的精神自觉,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作出有价值的创造贡献才能留存于世。正如最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所引用作家海明威的一句话,“一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我理解这不是一般文字概念的句子,而是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这种理解又能引起别人心底的共鸣。这也说明对个性艺术语言的重视不能只局限于技法层面,重要的还有对艺术对象包括对所处社会的观察和研究独特的视角,深化精神表达。莫言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说明了他的理解,所以我们说艺术家必须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创精神,艺术家作为人类精神的创造者不同于一般人之处也就在于此。

  再如我们熟悉的近代中国京剧传统中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各有千秋,塑造了不同类型的旦角风采,虽从客观来看,总有高低之分,如果属于同一流派,就只能留下最优秀的一位,但正因为他们不同路向的探索,创造出不同风格的艺术风采,才能以“四大名旦”的声誉共留于世,可见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多么重要。但从世界上看,就因文化不同、民族传统不同而带来不同民族的创造贡献。说到底,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就没有我们应有的位置,这表明必须大大提高在油画艺术语言的研习中个性化探求的自觉性。

  我认为,在艺术语言上的不断创造和发展,是所有艺术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其生命存在的理由,是对艺术水平衡量的标准,也就是形成艺术魅力的根本。而忽视油画艺术语言能力的掌握,犹如取消这门艺术存在的必要。近几年一些时髦的舶来话语似强调:“艺术作品画得怎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观念,是想法!”诚然,优秀的艺术品必然会蕴含精神追求在其中,但对真正的艺术品来说,深刻的精神表达也只能熔铸在艺术的审美表达之中。但如说“只要观念好,就是好作品”,其他可以不计,这使我想起了“文革”时期的 “主题先行”、“题材决定论”等说法,实际上这与所谓“观念艺术”十分相似。不具备艺术表现能力的作品,只能沦为图解或宣传,只能凸显艺术能力的途穷。这是艺术表现能力日暮途穷的窘态,而只由主题、观念来决定作品是否优秀,还不如用文字直接把观念写出来,不是更直接和清晰吗?但对艺术品来说这是过于简单了,这种现象究其本质就是取消绘画艺术语言本身—艺术的根本价值,其结果是导致艺术的退化。

  三、在绚丽的欧洲油画世界中仍留下一片可供中国艺术家展示才能的天地,这就为中国油画家打开了另一扇创造的大门

  从文化角度看,油画艺术进入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就会产生不同的创造成果。基辛格曾说:“创造性经常产生于两个不同概念意外碰撞的火花中。”油画进入中国,必然会面临中西两种文化的交流、碰撞融汇的过程。

  今年初我和几位画友在美国看展览时的讨论中,有的艺术家有感于欧洲油画丰富和高水平似乎遥不可及,有人为此而泄气或困惑,但是也有另一种看法。认真分析建立在科学、理性和真实表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油画艺术,它的色彩、体积、空间结构包括透视都是这门艺术的重要表现元素,它又分别有写实、表现、抽象、象征等表现方式。然而作为东方文化的理念,从中国文化传统精神来说,整体上讲究天人合一,中庸、和谐、格调、境界、意蕴的诗性表达等,就如油画中经常提到的构成、节奏、对比、黑白,而中国古代画论的“气韵生动”就可概括宽广的内蕴,包括对“形与神”、“境与景”等关系的理解,它强调艺术不只是写真而是写心,以心写境,以境为画,而境由心造,也就是古代画家米芾之“画为心印”。从传统艺术中,可以感悟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这些古代画论的论述,无不散发着东方文化的光辉。因此,在绚丽的欧洲油画世界中仍留下一片可供中国艺术家展示才能的天地,这就为中国油画家打开了另一扇创造的大门,展现了别样的创造空间。我们了解向东方艺术中吸收营养的探索,也是不少身为有识之士的西方艺术大师在艺术探索过程中的着力点,在欧洲印象派的作品中就出现过不少东方艺术的元素,马蒂斯曾说过:“我的灵感经常来自东方艺术,这种艺术常显示出一个广阔的空间,它帮助我们走出写生画作的范围。”当然这是他们为发展欧洲艺术的着力点,但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中国美学理念的艺术魅力。

  正是有着不同的出发点,我们在寻求欧洲油画艺术特质的同时,需自觉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和思考,拓宽思路并使之有机地结合,为中国油画艺术在世界画坛展现出另一番景象。说到底中国油画艺术之所以能存在与发展,是为了满足提高国民精神文明的素质和高层次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完成对中华文明当代阐述的重任。而这正是可以成为中国艺术家独辟蹊径的广阔天地。从历史上看我们的老一辈艺术家包括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庞薰、关良、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等,许多年前已经开启了探索的脚步。而未来的中国油画艺术的大师也将诞生其中。

  中国社会的丰富性、多样性,恢弘的历史画卷和丰富的文学艺术宝库,为我们提供了精神世界的广阔天地,俄罗斯油画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从历史角度看这具有某种相似性,值得我们思考。

  俄罗斯作为后起的欧洲大国,自彼得大帝起实行开放图强发展经济,广纳西欧各国的经验,在文化上也积极引进,派遣留学生赴西欧学习油画,兴办艺术院校,吸收欧洲油画精华,相比西欧虽油画起步晚了300年,但在1920世纪达到高峰,在与文学界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普希金,音乐界的格林卡、柴科夫斯基,戏剧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艺术理论界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斯塔索夫、别林斯基等一系列光辉名字组成的俄罗斯精英所造就的文化高峰大环境下,形成深沉、博大、浓郁的民族气质,而油画界则产生了如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涅斯且罗夫、弗罗贝尔、谢罗夫、科洛文等画家和斯塔索夫、特列恰柯夫、马蒙托夫等批评家、收藏家,形成了颇具文化氛围的艺术群体。它前期以“巡回画派”为代表,以及之后的“艺术世界”包括后来移居欧洲的夏加尔、康定斯基、马科维奇等一些具有现代主义思想的艺术家。直到苏联时期的科林、莫伊申科、梅尔尼科夫、科尔热夫、普拉斯托夫等,这些优秀艺术家和作品,如“觉醒·争取和平和独立”、“共产党人”(三联画)、“红军来了”、“胜利”、“母亲们·姐妹们”,包括由科林创作的一系列优秀肖像艺术作品等,曾被多少中国艺术学子反复观赏研究。长期以来出于文化历史及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的原因,欧洲艺术界对俄罗斯油画没有给予足够的评价,但今天看来,如果说欧洲的油画艺术在个性审美语言的创造上取得过辉煌业绩,那么俄罗斯的油画则在艺术和社会生活以及和人民精神生活密切相连方面进行了良好的结合,同样在形式创造和内容上作出了为世人瞩目的贡献,为丰富发展世界油画艺术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与此相对比的是我们的近邻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同样改革图强,实施脱亚入欧的方针,全面向欧洲学习,大批艺术家赴欧留学,包括黑田清辉、藤岛武二、梅元龙三郎等早期油画家,无论在古典主义、印象派艺术和现代艺术等方面,均占有很大份额。中国的老一辈油画家,如李叔同、王悦之、关良、陈抱一、兰紫兰、倪贻德、许幸之等都在他们门下学习过,但日本在吸收欧洲文化过程中缺乏与东方文化的交融和艺术创造性,未能产生令人注目的优秀作品,日本的油画艺术始终未在世界艺坛占有一席之地,而最后日本还是以东山魁夷等“四座大山”为代表的日本画作为其文化标志。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四、油画艺术要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要做到艺术和当代社会精神紧密结合

  作为当代中国艺术家,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作品,表达当代感情和当代生活经验。石涛曾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家除了积极融入社会生活,敏锐观察和洞察国人的心灵世界、精神需求和情感追求,也必然会面临审美理念的变化。在现代社会变化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包括服装、建筑、高速公路、桥梁,包括与古典建筑不同的现代室内墙面设计以及各种大型公共艺术的出现,对今天充满生气的年轻人,无论是蓝领、白领、具有科技知识的新农民还是掌握现代高科技的新型军人,必然引起视觉经验和审美理念的重大转变,这就带来了传统艺术手法要适应现代审美的现代转型,带动艺术形式的变化和表现手法的变革,给予了当代艺术家新的探索动力。这些年,从博物馆和艺术家创作的变化可以看到一种当代艺术向简约、大方、概括以及大量吸收东方艺术元素的运用发展的趋势。

  我曾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细细观看维亚尔的几张小幅作品和马蒂斯的大幅作品,为这些作品单纯、大方、简约的平面效果深深感染。说到现代油画的平面性,这是形成现代感的重要手段,它不同于装饰绘画的简单平涂,而是压缩空间层次和色彩变化,仍具有油画艺术的色调和层次的丰富性。我在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作品前驻足,关注的是现代艺术中强烈造型的精神表达和深沉协调的灰色调的情感体验。毕加索在非洲原始艺术中获得灵感,在借鉴中创造了最具现代意味的优秀作品,正如一位前辈所说的“古到极点”、“新到极点”的名言。这些现代作品中显示出掌握油画艺术本能语言的高超艺术素养。除此之外,就是运用传统的表现手法,如果注入现代审美精神,加以恰当的处理,同样可以创造出非常具有现代精神的作品。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传统与现代是一种割不断的链条,说明不注重传统产生不了优秀的现代作品,而优秀的现代作品也必须孕育在传统艺术的母体之中,传统与现实、新与旧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而创造精神糅合在艺术转唤和催生之中,在这个意义上,说明在艺术领域里没有先进和落后,只有优秀与平庸之分,在历史长河里,只有具有创造精神的优秀作品,才能永存于世。

  总之,油画艺术要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要做到艺术和当代社会精神紧密结合,致力于新型视觉图像的探索,研究当代审美情致,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新的面貌,油画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必须寄寓于语言创造的不断更新发展和完善之中,彰显其生命活力。

  宏观看来,在中国油画艺术发展历程中,中国社会目前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作为国家意志,举国上下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提升国家软实力,重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价值,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战略,培育宽松的社会环境。且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不断攀升,我们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对文化艺术的支持力度。而油画艺术本身在中国也受到国民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受众面,因此从各个方面看,无论在生存土壤和社会精神需求方面,都处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氛围中,为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营造了极好的社会背景。

  就油画艺术本身来说,中国油画已进入鼎盛发展期,近百年的艰辛努力,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领域发展最为迅速、成果最为显著的艺术门类之一。中国油画家所具有的才情、智慧和责任感,也使其成为国内最富进取、最为团结、最为活跃的艺术群体之一。现今中国油画艺术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应努力做好艺术和当代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研究当代审美情致,体现崭新的人文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面貌,在油画艺术语言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中,满怀信心为攀登世界油画高峰而不懈努力,着力营造中国油画宽广的发展空间,谱写世界油画艺术历史的新篇章。 

  (张祖英) 

  原载于《文艺报》2013417日。《中国美术》2013年第5期转刊。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