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散花》7448万元

  

  2010年保利秋拍,张大千创作于1935年2月的《天女散花》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此画通体描金,是所见的尺幅最大的张大千描绘佛教人物作品,画中背景、敷色及人物姿态、开脸全从壁画中来,而张大千念念不忘的朝鲜少女池春红则被幻化为散花天女。张大千为此画三次题跋。

  张大千与池春红早在1927年就相识了。当年,张大千应日本古董商江藤陶雄邀游朝鲜金刚山,江藤为大千雇来一位原为“伎生”(艺妓)的朝鲜少女伺候笔砚,大千为她取名春红。据大千多年后描述:春红楚楚可人,而且心思灵巧,两人语言不通,但春红善解人意,相处不久,双方竟都动了真情。此后,直到1939年池春红因反抗日寇非礼被杀,甚至到张大千逝世,池春红的形象屡屡出现在张大千的笔下,如《清商怨》、《红拂女》(自题为“惊才绝艳”)、《美人双蝶图》等,或出以古代仕女,或出以仙佛人物,或出以摩登小姐;不过,以壁画之法渲染描绘的恐怕只有此件。二战结束,大千得悉春红噩耗,悲痛万分,立刻亲笔写了“池凤君之墓”的一纸碑文,给江藤带去韩国,为春红修坟立碑。

  张氏对池春红用情之深,于其十年后所题边跋《浣溪沙》词也可读出。张大千自署说“偶展此画”,显然不过是托词。当年他从日据下的北平返蜀,为逃脱日人魔掌,几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随行之物能扔则扔,如果不是用情极深,自然不会在生命攸关之时还好好携于身边。只是池春红已于1939年香消玉殒,睹旧物思故人,故题词中多有悼惜之意,首句即云“每叹飞花委暗尘”,暗指池春红因反抗日寇非礼被杀之事;又说“为谁怨损作残春”,其用心可见一斑。此跋书于1944年,与《红拂女》所作同时,其题所寓意又深相牵连,当非偶然。 (作者:林山) 

文档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