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粉本遗产》

  

  当《美丽的粉本遗产——张大千仕女册》出版的时候,一方面解决了张大千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又向现代中国画研究呈现了新的难题。论者已讲,张大千的画有三阶段的演变,40岁之前以师法古人为主,40岁至60岁以师法自然为主,60以后以抒写心灵为主,其仕女画也有三阶段,40岁之前,有明清仕女的韵致,40岁~50岁之间,有唐代仕女神采,50岁之后,张大千的仕女画更接近于他心中的女性理想。而今这一仕女画册,以更为详细的资料让我们去更近地感受张大千作仕女画时的心灵。册中有不少名作,是粉本与完成画的对照,静观这样的比对,你可以仿佛看到张大千的着画过程。前面说过,张大千的生活有着四美,美人是其中的一大要项,对美人的感受是张大千丰富心灵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师之心一直有艺术家“痴”的一面,他临摹古画而入神,是痴的表现,为画荷花,在北京颐和园湖边长时间地观察体悟花的形、态、风、神,是痴的表现,在敦煌临摹时,他说:“有不少女体菩萨,虽然明知是壁画,但仍然可以使你抨然心动。”虽然话语风趣,但仍透出画家心灵的痴意。这一画册中现了张大千一生中仕女画的整体结构和整体演进,并让我们对他的仕女画在其整个画中的位置有了更大的研究空间,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不少的难题。比如,张大千的画,与他生活经验相同步,然而,他客居海外时的仕女画,只有日本女性和印度女性,却没有西方女性,这是为什么呢?而且,按体质人类学,印度人与东亚人是不同的,但在张大千笔下的印度女性,在容颜和风姿上却与中国女性和日本女性基本相同。这里没有透露出张大千内心的审美偏好?又比如,留心中国近代以来图象史人不难发现,中国人对女人的审美观现代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显著的一点是从古代美人的单眼皮细长眼向双眼皮大眼晴的变化,但在张大千的仕女图里,尽管有自1920年以来数10年的变化,尽管有丰富的女性类型:宗教类女性(观音)、神画类女性(山鬼),历史类女性(明妃),士人类女性(琵琶仕女),摩登女性……尽管有时代和民族的不同,中国古代女性,中国现代女性,日本女性、印度女性,然而所有女性的脸部结构,特别是眼睛和嘴唇的构造,都是同一类型,是那种张大千所认为理想美的类型。正是在这一种理想美里,透出了张大千所欣赏的东方女性之美,不因时间而改变,不因地域而改变,不因身份和种族的不同而改变。也许,正是在这里,可以发现走向张大千心灵的通幽曲径。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