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 4
1924
1928
1929
Renée Yunne-Nikel
1931
1933 Renée Yunne-Nikel
1934 Renée Yunne-Nikel
1935
1936
1937 1
1938
1941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4
1951
1952
1953
9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3
1964
1965
1966
1976
1978
1979
1980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91
1992
1993
1994
1997 7
2000 1
2006
2015
月17日,Renée Yunne-Nikel生,巴黎人。 王临乙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与李毅士学素描西画。两年后结识徐悲鸿。 王临乙应徐悲鸿约,到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学习并兼作徐助手,年底由徐争取和安排,以福建官费生名额赴法国留学雕塑。 王临乙以Qin Liny注册入里昂中法大学,考取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 考入尼斯国立图案学校。 王临乙由里昂美专毕业,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布沙尔教授工作室旁听。翌年通过考试,正式学习。 尼斯国立图案学校雕塑系毕业,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 王临乙与Renée Yunne-Nikel邂逅于巴黎春季沙龙美展并渐渐相恋。 徐悲鸿在巴黎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得王临乙襄助以及王临乙参加的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同学接待。 父母反对她与王临乙恋爱,但终因她坚持,父母最终答应王临乙回国拿到职业证书后两人才可成婚。 王临乙毕业回国,抵上海,后转住南京,多往来徐悲鸿家,回国后至翌年曾作《孙中山纪念碑模型》和《孙中山头像雕塑》等。 王临乙经徐悲鸿介绍,被国立北平艺专聘为雕塑科教授并履职。年底,王临乙赴巴黎履婚约,Renée Yunne-Nikel随即肄业。 月13日,Renée Yunne-Nikel与王临乙结婚并改姓夫姓名合内(合内是Renée法语发音的汉译)。二月底两人抵北平,王临乙继续至艺专授课。七七事变后,二人赴上海避难。淞沪会战爆发后转赴江西庐山,与迁至牯岭的北平艺专会合,任雕塑科主任。年底又随校转赴湖南沅陵,杭州艺专随后迁来。 北平、杭州艺专按部令在沅陵合并。王临乙任雕塑系教授兼主任。1938-1939年,王临乙夫妇随国立艺专由沅陵迁贵阳,再至昆明、晋宁。1940年底迁四川璧山。此时部聘艺专校长吕凤子按与部约定行事原则,未续聘王临乙等人。 春至1943年夏,王临乙被聘为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专任委员。1941年,设计《无名英雄纪念碑(稿)》并作《汪精卫陈璧君跪像》。1942年作浮雕《大禹治水》,与汪陈跪像参加重庆第三次全国美展。1943年作《张自忠将军墓碑(稿)》,并被迁址重庆的艺专校长陈之佛聘为雕塑系教授兼主任。 王临乙参加中华全国美术会在重庆主办全国美展并当选常务理事,受托作《孔祥熙浮雕头像》等。 陈之佛校长辞职,王临乙谢绝教育部委任代理校长之请。 王临乙受托作林森总统纪念碑铜像。王临乙夫妇为重庆仁爱堂作装饰壁雕。 徐悲鸿信邀王临乙赴北平共建艺专。王临乙夫妇至平后,王临乙被聘为雕塑科教授兼主任,夫妇俩加入徐悲鸿、吴作人为首的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在洋溢胡同置院定居。 王临乙在天津《益世报》发表《雕塑欣赏》,在《现代知识》发表《素描之解说》。 王临乙作《台湾光复纪念碑(稿)》参加北平艺专等主办第二届联合美展,受到徐悲鸿“情调适合”的评价。 王临乙作浮雕《孔子像》。 王合内在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工艺系兼任教授。 王临乙暂代总务课主任,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徐悲鸿任主席的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会员和理事。秋,王临乙作为合并筹备委员会委员,参议国立北平艺专与华北大学三部合并诸要事,被推为美术学院成立庆祝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 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徐悲鸿任院长。王临乙参加中央美院建院典礼,任雕塑系主任兼总务课主任。 王临乙夫妇参加中直大礼堂浮雕创作,王临乙作《民族大团结浮雕》,王合内作《海陆空浮雕》。 王合内受聘为中央美院兼任教授,教法文和素描,至1952年结束。 王临乙改兼美院秘书处副秘书长,秋赴甘肃参加土改。 王临乙在2月受贪污诬陷,被撤销职务,隔离审查且遭逼供信,以致两度自杀。闻讯的王合内求援徐悲鸿院长,徐抱病上书文化部。有关部门经核实于5月底解除对王临乙的隔离。6月,滑田友被任命为雕塑系主任。之后江丰副院长在全院大会通报王临乙无贪污问题并致歉。 人民英雄纪念碑美工组在6月成立,王临乙随后受聘参加。 王合内开始在中央美院扫盲夜校学中文,至1955年结束。 王临乙负责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卅运动》浮雕主稿。 月26日,徐悲鸿院长病逝,享年58岁。 王合内入新中国国籍。 王临乙作《五卅运动》浮雕泥塑定稿,三年后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 王临乙任雕塑系教研室主任。 王临乙被派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成员赴捷克和罗马尼亚访问。 王合内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王合内、萧淑芳、李斛、宗其香作品联展。 王临乙夫妇为北京天文馆设计浮雕《四象(稿)》。 中央美院聘王合内教授法文,至1960年结束。 王临乙主持民族文化宫浮雕创作,王合内亦参加。 王临乙在《美术》发表《谈大型雕塑和建筑上的雕塑》。 王临乙参加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 王合内参加雕塑系教学工作。 王临乙夫妇随雕塑系师生赴河南参观龙门石窟。 雕塑系建立雕塑研究室和民间雕塑研究室,王临乙任雕塑研究室主任。 王临乙夫妇共同带班教学,直至该班1966年毕业。 王临乙夫妇等雕塑系教员赴四川大足和成都参观。 王合内第一次赴法探亲。 王合内参加工艺美术研究所民间彩塑学习,并与雕塑系部分教师复制四川美院泥塑收租院。 至1976年,王临乙夫妇接受审查交代、劳动改造。1973年王临乙夫妇等雕塑系教员到山西大寨参观,创作相关题材雕塑(稿)。 王临乙夫妇为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设计雕塑(稿)。 王合内第二次赴法探亲。 中央美院恢复招生教学,王临乙夫妇等雕塑系教员重新正常工作。 王临乙夫妇及毛主席纪念堂雕塑组人员赴各地考察主席纪念像。 王临乙夫妇参加第四届文代会。 王合内晋升中央美院副教授。 自1978年迄今,王合内为杨开慧、向警予、张志新烈士塑胸像。 王临乙出席“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学术会议”,被聘为全国城雕艺委会委员。 王合内晋升中央美院教授。 王临乙夫妇退休,返聘教学,被授予从教三十年荣誉证书。 王合内作品获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章,1989年作品再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王合内在《美术》发表《法国中国都是我的祖国》。 王临乙夫妇赴法国探亲。 王合内作品《欢迎》矗立深圳,翌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城雕优秀作品。 王临乙夫妇获全国城雕创作设计资格证。 王临乙夫妇与雕塑系老教授在中央美院陈列馆举行“名师的足迹”作品展。 王临乙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三年后王合内亦获此待遇。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王临乙王合内作品选集》。 王临乙夫妇将洋溢胡同35号院无偿捐献中央美院,搬入煤渣胡同美院新宿舍居住。王临乙夫妇无子嗣,晚年生活受到学生们的照料。 月16日,王临乙病逝,享年89岁。 月24日,王合内病逝,享年88岁。 至2015年,中央美院美术馆科学整理入藏王临乙夫妇遗物,期间部分遗作在2008年参加《灼灼其华—中央美术学院名师捐赠作品展》。 中央美院、中国美术馆联办《至爱之塑——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中国美术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