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

  吴良镛,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

  吴良镛,1922年生于江苏南京。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1948年9月,入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师从沙里宁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50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获硕士毕业,同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1978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良镛年表

  1922年

  农历5月7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1929年   7岁

  读私塾

  1930年   8岁

  入荷花塘小学,读二年级。

  1935年   13岁

  入南京钟英中学,读初中。

  1937年   15岁

  7月,初中毕业。9月,考入镇江中学,读高中。10月,因中日战事逼近,随兄长吴良铸经武汉至四川。

  1938年   16岁

  春,入四川合川国立第二中学高中部。

  1940年   18岁

  高中毕业,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

  1943年   21岁

  毕业论文《阙》在学生刊物《建筑》杂志第六期发表,为梁思成、林徽因先生所赏识。

  1944年    22岁   

  4月,水彩画“山边小村”入选在重庆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美展作品,后赴新疆展出,不知所终。

  5月,作为应届毕业生,被征调至滇西任抗日征军第二军第九师,任美军顾问团译员。

  1945年   23岁

  5月底,自滇西返重庆,应梁思成先生之约,参加“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协助编制《全国文物保护目录》等。

  8月,日本投降,入卫生部中央卫生实验院,任技术员,编《医院建筑手册》,设计医院等建筑。

  11月,应梁思成先生之邀,协助其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1946年   24岁

  9月,赴北平,协助梁思成先生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系之初,梁思成在美讲学,由林徽因策划并与吴良镛二人执教,时任建筑系建筑助教。

  1947年   25岁

  7月,梁思成自美返国,被指定为系秘书。

  1948年   26岁

  晋升教员。

  8月,受梁思成推荐,获匡溪艺术学院奖学金,入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师从世界著名建筑大师E·沙里宁(ELIEL·SAARINEN)。

  12月,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博物馆举办《吴良镛水彩画展》。

  1949年   27岁  

  8月,获硕士学位。得奖学金,继续留校习建筑、绘画、雕塑,并进行中国住房研究。同时在美国底特律劳仑斯理工学院担任建筑设计兼职教员。

  “吴良镛水彩画展”在美国克里夫兰画廊举办。

  1950年   28岁

  7月,以夏威夷“太平洋战争殉难者纪念碑设计”荣获美国1950年“罗马奖金”(Rome Prize)建筑绘画雕塑设计竞赛的荣誉奖。

  11月,得梁思成、林徽因函,经由香港回国。

  因仓促回国,在明尼阿波利斯城举办第三次水彩画展的作品全部遗失。

  1951年   29岁  

  2月,回清华任教,负责市镇组,任讲师。

  9月,任副教授。

  任北京市建设局组织的城市总图、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园林系统三委员会会员。

  与中国农业大学汪菊渊教授共同创办中国第一个园林专业。

  1952年   30岁  

  被派往江西进贤县土地改造,年初调回学校参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秋,始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

  佛子岭水库休养所获设计获嘉奖,获颁治淮纪念章。

  1953年   31岁

  参与筹备组建中国建筑学会,被选为副秘书长。

  参加邯郸城市规划。

  1955年   33岁

  任中国建筑学会代表团团员兼秘书,赴海牙参加国际建协第4届大会。

  1956年   34岁

  主持全国建筑学会议,制定全国建筑学共同教学计划;在当年召开的全国基本建设会议上,提出建筑教育、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思想。

  1957年   35岁 

  获杭州华侨旅馆设计竞赛一等奖(与汪国瑜等合作)。

  1958年   36岁  

  参与北京为庆祝国庆工程设计,并为国庆工程审查委员会成员。

  参加天安门扩建设计、保定城市总体规划、徐水大事各庄人民公社规划

  1959年   37岁      

  推动创办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1960年   38岁

  1月,任教授。

  5月2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与领导全国建筑学专业通用教材的编写,主持撰写《城乡规划》、《建筑构图原理》、《建筑绘图》等教学用书。

  1961年-1963年   39-岁41岁

  卧病在床

  1964年   42岁

  参加北京市长安街设计竞赛,主持清华方案。

  1966年   44岁  

  “文革”开始。解除清华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职务。

  1969.7 - 1971.10   47岁-49岁

  在江西干校鲤鱼洲参加劳动。

  1969年   47岁

  参加长安街改建及天安门广场规划。

  1973年   51岁

  参加北京饭店东翼扩建方案设计。

  1976年   54岁             

  参与北京图书馆(后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为中选的“五老方案”的五位建筑师之一。

  唐山地震十日后,参加建工部唐山规划研究专家组工作。

  1977年   55岁   

  参加毛主席纪念堂设计、北京天安门扩建规划设计,获工程部先进工作者嘉奖。

  担任主编的《城市规划》创刊,并出版发行至今。

  1978年   56岁

  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

  7月,赴墨西哥,参加国际建协第13届大会,任中国建筑学会代表团副团长。应美国女建筑师学会邀请,访问纽约、波士顿。

  1979年   57岁 

  赴绍兴、杭州、福州、泉州、厦门、苏州等地,进行城市建设调查研究。

  在北京书法协会展出书法。

  1980年   58岁  

  受联邦德国文化部长邀请,赴卡塞尔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为建筑、城市规划与园林及应用社会科学系开设联合讲座“中国城市与建筑”。

  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81年   59岁

  在联邦德国卡塞尔城举办“吴良镛画展”

  返回清华大学。

  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1982年   60岁

  开始主持编纂《梁思成文集》,历时6年,1987年出版。

  1983年   61岁

  卸任清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

  任香港大学城市与城市规划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在长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会议上,进行题为“住房·环境·城乡规划”的学术报告(与林志群、周干峙合作)。

  参与筹备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任副理事长。

  1984年   62岁      

  创办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任所长至今。

  为中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培养出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吴硕贤)。

  1985年   63岁

  由联邦德国卡塞尔大学出版《中国古代城市史纲》英文版。

  在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合办的北京城市设计研究班中任讲座教授。

  1986年   64岁

  “北京奥林匹克建设研究”获国家教委科学进步一等奖

  开展桂林市中心区详细规划

  当选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副主席(第四区)

  担任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会员、理事。

  参加北京水彩画展。

  1987年   65岁

  任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

  当选世界人类聚居学会(WSE)理事。

  参加全国建筑画展。

  8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筑科学的未来”学术讨论会上首次提出“广义建筑学”的概念。

  开始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工程的研究和规划设计。

  1988年    66岁

  清华大学建筑系组建为建筑学院。经过全国评议,以吴良镛作为第一学术带头人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点,成为中国建筑界仅有的四个重点学科之一。

  应邀作为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客座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被聘为保加利亚国际建筑学院教授。

  当选为世界人类聚居学会(WSE)副主席

  《城市规划设计论文集》由燕山出版社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第一版问世,任城市规划分卷主编。

  1989年   67岁

  专著《广义建筑学》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中国科学进步特殊贡献荣誉证书

  获国际文化理事会颁发的荣誉证书,确认“杰出艺术事业及对人类艺术遗产有价值的贡献”。

  当选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90年   68岁

  《广义建筑学》获国家教委授予的科学进步一等奖,同时获得该部门颁发的对中国教育事业特殊贡献荣誉证书。

  美国建筑师学会授予荣誉资深会员(H.F.A.I.A.),被誉为是“新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先行者之一、杰出的建筑教育家、著名的水彩画家、多产的作家。”

  1991年   69岁

  获北京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特殊贡献荣誉证书。

  当选世界人类聚居学会副主席。

  开展海南三亚中心区城市设计。

  1992年   70岁

  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工程获亚洲建筑师协会(ARCASIA)“优秀设计金质奖章”。

  在北京清华大学、南京东南大学举办“吴良镛个人画展”。

  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1993年   71岁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发达地区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1993-1997)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与荷兰德尔福特大学担任访问学者,作为澳大利亚悉尼技术大学的客座教授,在澳大利亚悉尼技术大学举办“吴良镛画展”。

  当选日本建筑学会名誉会员。

  当选世界人类聚居学会主席。

  10月4日,世界住房日,在联合国总部接受当届联大主席颁发菊儿胡同工程1992年“世界人居奖”。

  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大会上进行题为《中国建设事业的今天和明天》的学术报告(联合周干峙、林志群),首次提出“人居环境科学”。

  1994年   72岁

  所著《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广义建筑学》(繁体)、《我国建设事业的今天和明天》(与周干峙、林志群合著)出版。

  开展无锡市总体规划、苏州总体规划发展研究等。

  1995年   73岁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筹建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兼中心主任至今。

  开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迁建规划设计、无锡县县域规划、长武地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等。

  1996年   74岁

  9月,专著《吴良镛城市研究论文——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出版。

  获国际建筑师协会(UIA)授予建筑评论与建筑教育奖(屈米奖)。

  开始“山东省曲阜孔子研究院设计”

  1997年   75岁

  当选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次世界建筑师大会(1999)科学委员会主席

  被中国老教授协会授予科教兴国奖。

  1998年   76岁

  专著《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英文版由加拿大UBC出版社出版。

  被授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H.F.RIBA)

  与云南省省校合作项目“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正式启动。

  1999年   77岁

  6月,接受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当选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

  6月23日,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吴良镛起草的《北京宪章》,这是指导21世纪建筑发展的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所著《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英文)、《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合著)出版。

  2000年   78岁

  参加北京水彩画展。

  获国家原建设部颁发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当选保加利亚国际建筑学院院士。

  为美国建筑史学会聘任为华盛顿马丁路德金纪念园方案设计国际竞赛评选委员。

  启动由原建设部主持召开的“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课题

  开展“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

  主编《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出版

  2001年   79岁

  当选中共北京市委评定的优秀共产党员。

  当选俄罗斯建筑科学院院士。

  专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出版。

  2002年   80岁

  获2002年度荷兰克劳斯亲王奖。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合著)、《国际建协<北京宪章>——建筑学的未来》、《吴良镛画记》、《学术文化随笔》出版。

  4月,举行吴良镛八十寿辰画展。

  2003年    81岁

  主持的中央美术学院及附中新校园规划建筑设计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专著《建筑•城市•人居环境》出版。

  开展天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博物馆方案设计、南通博物苑设计、南京江宁织造府(金陵红楼梦博物馆)方案设计。

  2004年   82岁

  作为首席领衔专家参与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005年 83岁     

  承担“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

  以“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学为指导,探索新时代建筑教育”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6年    84岁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获建设部部级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中央美术学院及附中新校园规划建筑设计获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

  曲阜孔子研究院获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一等奖。

  专著《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出版。

  2007年   85岁

  开展国家文物局课题“古代人居环境发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

  2008年   86岁

  6月,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综合性学术报告会上,以“人居环境科学”为中心,作了题为《发展模式转型与城乡建设的再思考》的学术报告。

  承担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课题“发展模式转型与人居环境科学探索”

  7月,在南京金陵红楼梦博物馆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住院治疗。

  2009年    87岁

  专著《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中国城乡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出版

  承担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课题“城乡统筹与人居环境科学发展”

  12月,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设计,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迁建工程以及南通博物苑四项工程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大奖。

  2010年   88岁

  1月,康复出院。

  6月9日,获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颁发的陈嘉庚科学技术奖。

  10月28日至10月31日,参观上海世博会,10月31日发表题为《完整社区与和谐社会》的演讲。

  2011年  89岁

  2月28日,第一届人居科学国际论坛召开,进行题为《学术前沿议人居》的主旨报告

  承担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战略研究:城市文化与人居建设专题”

  专著《广义建筑学》再版,《曲阜孔子研究院》、《金陵红楼梦博物院》出版。

  2012年   90岁

  2月14日,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在人民大会堂由国家主席胡锦涛颁奖。

  4月29日,第二届人居科学国际论坛召开,作题为《科学发展议人居》的主旨报告。在清华大学主楼举办“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展”和“吴良镛书画展”。

  2013年   91岁

  10月27日,第三届人居科学国际论坛召开,作题为“新型城镇化与中国人居科学发展”的主旨报告

  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

  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专著《明日之人居》、《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合著)、《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合著)、《“北京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合著)出版发行。

  

文档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