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滋溪

   

  孙滋溪,原名孙宠德,简称孙宠,笔名孙奚,曾用名孙子系。汉族。192938,生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文基姜家村。

  1935年—1938年(7岁至9岁) 读小学。九岁时,加入民族抗日少年先锋队。

  1939­­年—1940 为逃避日伪搜捕,举家背井离乡外出逃难、读过抗日政府创办的鲁迅小学、县立朱家小学、修家小学和政府训练班、当过乡儿童团团长、在哥哥的游击队里当过小义务勤务员。

  19411943年(12岁至14岁) 在本地区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曾因民众夜校和妇女识字班搞得好,受到区政府的表扬和奖励。

  1944 在黄县和招远两县抗日民主政府联合创办的黄招连理师院学习,任学生救国会主任,开展救亡宣传活动。

  军旅(1945-1955

  1945 被选送抗大山东一分校,参加八路军。日本投降后,奉命挺进东北,提前结业留校,在由留校学员组成的临时宣传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

  1946 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东北减租减息,与来东北的“抗大”总校会合后,担任新成立的东北军政大学三支队区队长。

  1947 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教导大队宣教干事。创作漫画《蒋介石的宝座》,调入纵队政治宣传队任支部副书记和美术教员;创作连环画《一个大鸡蛋》(刊于《东北画报》)。

  1948年   43军政治部宣传队任政治指导员。东北解放后,随军入关,参加平津战役。

  1949年   率本军军乐队参加北平入城式后,随军南下,参加渡江战役,参加解放广东、广西和海南岛的战役。

  1950   任军文工团政治协理员,奉命携带本军图片先后参加了在北京和汉口举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绩展览会”和“第四野战军战绩展览会”的筹备和展览工作。

  1951   调军文化科任文艺干事,分管美术工作。创作《解放海南岛战斗故事》的长篇连环画。

  1952   调军区战士读物社,任美术组长。

  1954   到海防部队深入生活。创作素描组画《一位年轻的战士》等,发表于《战士生活》杂志;独幅素描《看儿子出操》入选《广州市美展》,入编《华南美术作品选集》。

  学习(1955-1958

  1955   去海南岛部队写生,画了一批素描和水彩画。《长江文艺》期刊选载水彩画《学习回来的黎族姑娘》。同年秋,入学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专修科(调干班)。创作素描独幅画《听老兵讲战斗故事》,发表于总政出版的期刊《解放军战士》上。

  1956   与张德育、王雁合作长篇连环画《雪花飘飘》,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7   与张德育合作长篇水墨连环画《风雪夜来人》,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8   创作《春、夏、秋、冬》年画四条屏,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毕业,留校工作。

  教学(1958-1989

  1959年   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业务教育组组长和党委副书记。为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作插图14幅,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本和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外文本,各选印其中的8幅,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和安徽出版局出版的文学插图选集中,各选印若干幅,并在六十年代的“北京市美展”、1977年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1984年在香港举行的“文学书籍封面插图展”等,各选展若干幅。

  1960年   被评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先进工作者。以代表身份出席“北京市文教战线群英会”。

  构思、构图完成后,主笔与与附中部分业务教师共同绘制的巨幅素描《当代英雄》。创作完成展出后,引起社会轰动,各报刊纷纷刊载和评论,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播放。根据素描绘制的年画稿《当代英雄》,在“第四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展出后,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年画《当代英雄》,是当年发行量最大的年画。根据年画制成的大型绒绣被,挂进人民大会堂接见厅。《当代英雄》素描稿,由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被接纳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61   为长篇小说《山呼海啸》作绣像插图8幅,参加了同年北京市文联举办的“插图艺术展”、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师生赴港作品展”;1984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的《中国文艺作品插图选集》和《湖南画报》各选印若干幅。赴山东、广东、广西写生。创作风景画《千帆出海》《绿色长城》于“北京市美展”中展出;速写作品《龙胜妇女》,入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速写选集》;油画写生《海南渔民》,入选河南出版的《油画人像选集》。

  1962   去西北高原写生。速写《西北老农》,载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素描人物选》。9月,被批准为罗工柳教授的在职研究生。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长长的流水》作封面及插图4幅;为《人民日报》刊载的报告文学《特别姑娘》作插图1幅。

  1963   创作油画《同学》,先后于发表于《儿童文学创刊号》《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广东画报》《儿童画报》等刊物,并先后入选“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师作品展”、“中央美院师生作品赴港展”等。为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小槐叶和爷爷》作封面及插图20幅;为刊载于《解放军文艺》的小说《桥隆飚》画黑白插图4幅。

  1964   完成油画《天安门前》,入选“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77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再次展出。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65   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党支部书记、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创作素描组画《刘少奇同志与学生运动》(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为“黑画”)。

  1966年—1969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当权派”之一,受到冲击和批判。

  1970年—1974 下放部队农场劳动。1972年被借调到北京军区与部队作者合作军史画《北平城下》,在“全军美美术作品展”中展出。为少儿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长篇儿童文学《小武工队员》画封面及插图92幅,1978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作品插图选》,选印5幅。为刊载于《解放军文艺》的中篇小说《惩罚》画插图4幅。

  1973 被借调到革命博物馆创作历史画《毛主席指挥三大战役》,因中途奉命返回部队农场,创作中断。

  1974年—1975 奉命返校参加“开门办学”。1975年为刊载于《解放军文艺》的革命回忆录《古梁山上摆战场》等插图5幅。

  1976   3月,创作仿版画《小八路》,在“北京市美展”中展出。5月,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后因大病全休。

  1977   创作石版画《小八路》,参加了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美术丛刊》《人民中国》《中学生》《解放军文艺》等报刊先后发表,并编入中小学美术和语文课本,湖北出版社出版成独幅画,《美术创作规律20讲》、《电影美术漫笔》等艺术专著中,载文进行评论。应邀将《小八路》制作为年画,先后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戏剧出版社出版,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印为学校教育挂图。

  1978   重做石版画《小八路》,新版《小八路》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绘画艺术展”,先后被选入《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红旗》《广西文学》《广西美术》《烟台日报》等,并入选“全国‘三版’联展”、“美院师生作品赴港展”、“中法两国美术学院版画作品交流展”等。为刊载于《中国青年报》的小说《爱情的位置》作插图4幅。

  1979   创作油画《草地夜宿》,入选“庆祝建国三十年北京市美展”和“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北京市优秀美术作品奖”,由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小说月刊》《美术》等刊物先后刊载。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传记文学《求索》作插图7幅;为刊载于《解放军文艺》的话剧《向前 、向前》画舞台速写5幅。

  1980   创作素描组画《刘少奇同志在群众中》4幅,先后在《工人日报》《甘肃日报》发表;画彩色连环画《彭总游北海公园》5幅、《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樱》20幅,均刊载于《连环画报》。创作中国画《小宣传员》,写意稿由《解放军文艺》发表,并参加了“文化部老干部书画展”,工笔稿由《中国画》发表,并参加了“北京工笔重彩画展”。为解放军文艺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大风口》画封面和插图5幅。

  1981 参与版画系插图工作室的筹建工作,升为副教授,主持插图创作课教学。          为文献记录片《先驱者之歌》作银幕画2幅,其中1幅入选“北京市美展”,并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发表。创作油画《母亲》,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和“北京市美展”,获“北京市优秀美术作品一等奖”,由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母亲》在《美术》《红旗》《工人日报》《北京日报》《大众日报》《新华文摘》《美育》《东西南北》《山西青年》《中国妇女》《报告文学》《美术史论丛刊》《支部生活》《共产党员》《湖南画报》《烟台日报》等先后发表,并载入《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集》,其中《红旗》《北京日报》《美育》《美术史论丛刊》等发表编者和读者评论。应邀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做 “生活与创作”的专题讲座,根据讲稿整理的论文《生活、情感、语言》发表于1982年《美术》第1期。

  1982   应《红旗》编辑部约稿,著文《关于〈母亲〉》,发表于《红旗》1982年第14期。

            应《人民日报》编辑部约稿,谈“纪念建军5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观感著文《努力表现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斗争风姿》,发表于《人民日报》19821020第三版。应北京新闻摄影学会和天津新闻摄影学会邀请,为天津新闻摄影作者作专题讲座,根据讲座整理的文章《新闻摄影与视觉形象》,被收入《1983年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

  1983   吉林电视台摄制《介绍油画〈母亲〉及其作者孙滋溪》电视片,先后由吉林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播放,1984年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放。应邀到湖南湘潭讲学,并赴湘西旅行写生。石版画《小八路》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文艺奖”。应总政邀请,赴沂蒙山老区采风。《解放军画报》第12期,刊载了《介绍获首届文艺奖作品〈小八路〉》。应邀为文联拟出版的《获奖作家艺术家谈获奖作品文集》,           撰文《从生活到艺术——谈石版画〈小八路〉的创作历程》,并载于1992年《美术》第5期。

  1984   出版《孙滋溪画集》。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馆长。《湖南画报》第10期介绍油画及插图作品5幅。论文《可视的瞬间形象》发表于《美术研究》第2期。          被聘为文化部老干部书画会理事。

  1985   作为特邀代表,赴济南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相继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的成立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理事。11月,被任命为中国访伊艺术教育代表团团长,率团出访伊拉克共和国,对该地区艺术和艺术教育作了考察,著文《伊拉克的美术教育》,载于《艺术教育》1986年第6期。济南电视台访问录制专题片《画家孙滋溪》,于“天南地北山东人”栏目中播出。

  1986   油画《同学》,选送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赴日展”,收入日本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家》画集。

  1987   评为教授。出席全国版画教学会议。 油画 《水深流长》,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后被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收藏。

  1988年   应邀为中外著名书籍装帧专家讲学班作关于“文学插图创作”问题的专题讲座。被聘为北京装帧艺术委员会学术指导。

  1989年   被聘为龙口画院名誉院长;被聘为“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连环画、儿童美术、插图专业评选委员,出席了展区评选活动。

  退休后的创作和生活(1989-

  1990   赴欧洲进行艺术考察,于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人画展,被收入《中国人物年鉴》。

  1991   创作油画《五子棋》,入选“纪念建党70周年北京市美展”和“纪念建党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北京市优秀美术作品奖”。

  1992年   加入中国老教授协会。油画《天安门前》,入编《中国新文艺术大系(19491960美术卷)》和大型艺术集《中国美术五十年》。

  1993年   被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国画作品《学道图》,被作为著名书画大师典范作品,特邀参加“迎奥运全国书画大展”,获荣誉奖。

  1994年   出席“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会上发言全文载于《美术》月刊。油画《五子棋》入编大型画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油画《风雪行》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女娲补天》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香港《新报》撰文介绍油画《泰族风情系列》。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届名人录》。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对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证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5 被聘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被收入《龙口市志》,以及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出版的《国际名人大辞典》。文学插图《冷艳孤芳》,获“第四届全国书记装帧艺术展”中央展区插图一等奖,并获“第一届北京书籍装帧艺术展”荣誉奖。出版专辑《孙滋溪油画写生录》。

  1996   创作油画《清明时节》,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油画《天安门前》《母亲》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油画集)》,石版画《小八路》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集)》,文学插图《林海雪原》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插图集)》。《孙滋溪画集》,获“第三届全国装帧艺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特别奖。受聘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担任顾问。任“第四届全国书装艺术展”评委。

  1997   创作油画《孙毅将军》,入选“全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油画《母亲》《天安门前》《同学》《五子棋》,石版画《小八路》,入选大型画集《光辉的历程——中国革命历史美术精品集》。创作油画《沧桑百年》,入选“老教授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美术作品展”。

  1998年   油画《天安门前》,入选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中国上下五千年艺术展”;被收入《世界艺术家人才纪录大全》。

  1999年   向中央美术学院捐赠作品6幅,有石版画《小八路》1幅,油画写生5幅:《晒太阳的老汉》《渔妇》《一群渔家女孩》《晋乡少女》《西柏坡人》。油画《沧桑百年》,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国际荣誉奖金”,同时获得“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并入选“庆祝建国50周年北京市美展”和“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0 油画《天安门前》《同学》,入选“20世纪中国油画展”。石版画《小八路》,纳入中国历史博物馆“世纪收藏”。被聘为炎黄书画研究院顾问。

  2001 油画《天安门前》,被列为“中国革命峥嵘岁月8010部红色美术经典”之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孙滋溪文学插图及写生作品展”。

  2002 中国教育电视台摄制专题片《不朽的画卷——孙滋溪绘画艺术欣赏》,由中国教育一台向全国播放。应邀赴云南丽江大研镇,参加“名家名称采风行”活动,创作油画《纳西风情:香包》,由丽江大研镇党委政府收藏。书法作品参加“华夏名家迎奥运主体书画展”,获最高荣誉奖。

  2003 为向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致敬意,响应老教授协会文艺专业委员会倡议,捐赠中国画《长寿图》,同时与王雁联名向社区委员会捐款千元。

  2004 创作油画《小八路》,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展区评委会委员。应厦门文联、厦门油画学会邀请,参加中国著名油画家 鼓浪屿风景学生创作活动,创作风景画《日光岩》《雨中日光岩》《海边古榕》《东海落日》《岛上人家》。石版画和水粉画《小八路》,参加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公司“2004年冬季拍卖会”;中国画《天涯共明月》,参加中国嘉德举办的“向吴作人基金会捐赠作品专场拍卖会”。中国画《学道图》,在烟台市黄海艺术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

  2005 油画素描稿《突围》,入编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出版的《中华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翰墨典藏》。《烟台日报》的《生活周报》,发表记者专访《“小八路”孙滋溪》。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抗日小八路》。

  2006   《美术家》第7期为《孙滋溪专刊》。被聘为中国油画协会新一届理事。被收入《龙口名人》。油画《天安门前》,入选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藏品暨邀请展”,并入编《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藏品暨邀请展画集》。

  2007 《美术家》24期为《孙滋溪国画写意人物专刊》。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孙滋溪艺术历程展”,并举行艺术研讨会。

  2008年  9月,油画《天安门前》,入选由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人民·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展”,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举行。

  2009年  油画《天安门前——90年代》,入选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油画学会、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合艺典藏(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油画艺术与中国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2010年   画集《孙滋溪》,在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   1955-1975:肖像20年”,在北京Hadrien.de Montierrand 画廊举办,其中素描作品《草地夜宿》《南海渔民》,被法国路易威登基金会收藏。

  2011 分别在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山东龙口美术馆举办“丹青家传画展”。

  2014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曾经的永远:孙滋溪艺术生活轨迹展”,并举办专题研讨会。

  2015 在山东美术馆,举办“曾经的永远:孙滋溪艺术生活轨迹展”,并举办研讨会。          油画《天安门前——70年代》,参加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记忆与梦想——2015·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油画《小八路》,入选由文化部、中国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铸魂鉴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大型素描作品《突围》及草图,参加呼和浩特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朴素的伟大——冯法祀、孙滋溪、韦启美创作草图及手稿艺术展”。

  2016 122日至222,在烟台美术博物馆举办“曾经的永远:孙滋溪艺术作品展”。4312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曾经·永远——孙滋溪艺术展”,并举办学术研讨会。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