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隆重开幕

  中国美术馆3月9日讯 2017年3月8日下午,由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主办的“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国美术馆,这一座与敦煌神形映辉的殿堂,由于“艺术之花”的绽放,充满生机!

  开幕式现场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陈士能,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范迪安,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清华大学原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明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功强,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美术家侯一民,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杨建仁,敦煌研究院美术所所长侯黎明,云冈石窟研究院书记王雁翔,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柴剑虹,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许睢宁等嘉宾,以及本次展览艺术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著名美术家、艺术设计家常沙娜先生共同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

  开幕式现场,董伟副部长为常沙娜先生颁发捐赠证书,感谢常先生将一批经典之作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对国家美术事业做出无私的奉献。吴为山馆长、韩景阳副主任、刘大为主席分别为展览致辞,常沙娜先生致答谢辞。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和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向艺术家常沙娜颁发捐赠证书

  吴为山馆长感谢在场嘉宾的到来,他用“高朋满座、群贤毕至”形容现场的盛况。吴为山馆长介绍,本次展览得到了清华大学、敦煌研究院、常沙娜先生及其家人等多方鼎力支持。更令人感佩的是,常沙娜先生慷慨捐赠,将其艺术生涯中24幅经典之作捐赠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其境界与眼光,其胸怀与卓识,足以为我辈之楷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从常沙娜先生的艺术中,我们看到了那份来自于文化的自信。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致辞

  韩景阳副主任代表清华大学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感谢。她介绍了常沙娜先生的艺术经历,多年的敦煌浸染和艺术熏陶,使常沙娜先生身上具有一种雍容大度、精致典雅的气质,而她的认真和执着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坚持艺术家的设计为国家建设,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坚持当代艺术设计要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身体力行,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坚守敦煌精神,已成为常沙娜先生艺术生涯中不变的信仰。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致辞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对展览的开幕致以热烈的祝贺。刘大为主席说道,常先生的艺术在很多重要的场合,特别是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藻井上都有至臻的运用,她把敦煌艺术中最优秀的部分综合整理,非常恰当地体现了民族艺术传统在现代建筑里的应用。常先生在敦煌的研究,在现代的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学习和研究的。祝常先生艺术之树常青。

  艺术家常沙娜致辞

  常沙娜先生感谢亲朋好友们的到来。她说:“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又是‘两会’重要又忙碌的日子,在这种时候召开展览,我特别感谢中国美术馆为此付出的努力。”她说:“时光流逝、岁月不再,但视野无限,我今年都86岁了。正逢随遇而安的时候,老骥伏枥再次遇上了机遇,重新把我半个多世纪以来敦煌艺术的发展脉络创新应用,以花开敦煌的含义和多样形式展示我对敦煌艺术承前启后、发展应用的感悟和延伸,我倍感欣慰。”她说:“我另一些临摹的作品,也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作为艺术收藏放心的归宿,今后可以继承,让一代一代年轻人知道历史的发展,也指导我们今后的设计、装饰图案怎么来应用,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展览现场

  常沙娜,我国著名艺术设计家、教育家,“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之女。她承载父亲遗志,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与教育。作为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本次展览以“守望”、“凝萃”、“传承”为三大主题词,贯穿了常沙娜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经历。展览通过常沙娜的壁画临摹、花卉写生、应用设计等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配合详实的文献资料,力图呈现常沙娜艺术生涯的全景,展现常沙娜多彩的艺术人生。

  展览现场

  吴为山馆长继而表示,伴随时代的演进,唯一不变的是常沙娜先生爱“美”的天性。为美好的事物而欣喜,为生命的奇妙而赞叹,可贵的是,这化为常沙娜先生创造的动力,演绎为美丽的图卷。

  展览第一部分“守望”,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在父亲常书鸿引导下与敦煌结下的深厚渊源。下设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从巴黎来”与第二单元“敦煌血脉连”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回顾了常沙娜早年随父亲常书鸿辗转于巴黎、北京、昆明、重庆、敦煌的非常岁月,记录了常沙娜在特殊历史时期与吕斯百、王临乙、王合内等20世纪重要艺术家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在父辈教育与影响下,常沙娜建立起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这成为后期引导常沙娜开展艺术设计与教育工作的主要原则。常沙娜自12岁来到敦煌,就和莫高窟中的艺术世界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三单元“传写敦煌情”主要呈现了常沙娜早年在敦煌的临摹作品。1945年至1948年,包括巨幅作品《观无量寿经变》在内的所有临摹作品都是她在14至17岁时完成的创作,她以整理性临摹为主要手法,作品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分。常沙娜说:“是敦煌的风土培育了我做人应有的淳厚,是敦煌的艺术给予了我学习传统艺术的功底。”此部分呈现的三十余件临摹作品,便是这段特殊经历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中的一份重要艺术财富。

  观众参观展览

  第二部分“凝萃”,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对敦煌艺术元素的研究与拓展。下设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新中国设计”,展现的是常沙娜自50年代以来参与完成的国家重点建筑设计任务。常沙娜以敦煌图案为蓝本,完成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建筑装饰设计,作品不仅凝聚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韵味,更显示出新中国的气度,代表着常沙娜对传统艺术精粹的提炼与升华。同时,常沙娜还是国内最早从事敦煌图案研究与教学的学者之一。第二单元“敦煌图案研究”,展示了常沙娜对敦煌图案的研究与整理。多年来,常沙娜潜心于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元素,将各类图案,如人物的服饰、头饰、佩饰图案;建筑的华盖、花砖图案;还有隐藏在繁密壁画间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进行系统的整理,由此积累下来一大批图案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以多姿的形式诠释出古典艺术的精丽与繁华,更使我们从图案与设计角度重新审视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观众参观展览

  第三部分“传承”,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在图案教学中的研习与应用。下设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一花一世界”,展示常沙娜的花卉写生作品。常沙娜说:“我在图案教学中把握的就是两方面——民族的传统和生活的自然。”如果说此前主要展示的是“民族的传统”,那么在此则主要呈现的是“生活的自然”。其花卉作品温婉可人,又不乏生命的茁壮与坚强,是为艺术家个人的真实写照。第二单元“古韵扬新风”,呈现了常沙娜对于敦煌艺术图案的设计应用。50年代,常沙娜在林徽因的影响下,走入艺术设计领域。1956年,常沙娜调任新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将其熟悉的敦煌艺术与艺术设计知识相结合,并赴诸实践,做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艺术设计作品。

  观众参观展览

  吴为山馆长在展览前言中写道,在敦煌艺术与自然形态的多重滋养下,常沙娜先生以纯粹的艺术态度、隽雅的艺术格调和崇高的艺术境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倾其一生于敦煌艺术和美术设计领域,不仅在保护、延续并推广敦煌艺术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更在传承与活化中华文化艺术方面不辞辛劳,戮力前行。

  展览举办之际,常沙娜向国家捐赠了其个人24件艺术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其中,包括5幅以《观无量寿经变》为代表的早年敦煌临摹代表作,18件花卉写生作品,以及1件特意为此次展览重新绘制的《文殊变》。为了达到“真实的临摹”境界,也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86岁高龄的常沙娜在丙申岁末、丁酉年初不顾身体辛劳,铺纸备墨,再提画笔,历时两个月工笔细作,并在作品完成后,将一早一晚两幅《文殊变》一并捐赠国家,体现出其崇高的艺术境界和对国家美术收藏事业的鼎力支持。这两幅作品,将作为常沙娜不同时期艺术创作的代表,以其所具有的特殊的时代气息和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享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2017年《文殊变》的重绘与捐赠,更将作为国家艺术收藏的一段佳话,永传后世。

  观无量寿经变(盛唐172窟) 常沙娜 272×300.5cm 1946年 中国美术馆藏

   

  女供养人(五代61窟)常沙娜  159.5×62cm 1946年 中国美术馆藏

   

  风神(唐窟)常沙娜 108×61.5cm 1947年 中国美术馆藏

   

  文殊变 常沙娜 (中唐窟号不详) 108×49cm 1945年 中国美术馆藏

   

  文殊变 常沙娜 108×49cm 2017年 中国美术馆藏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厅,将展出至3月19日。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