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石少华先生是我国老一辈杰出的摄影艺术家、新中国摄影美学的实践者和阐述者;他还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摄影工作的开拓者之一,亲历、见证并记录了“地道战”、“地雷战”等华北平原大地上真实发生过的抗日事迹。他用朴素而生动的黑白影像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各个重要历史时刻。观看他的摄影作品,犹如品读一篇视觉化的史诗,一幅幅珍贵而令人熟悉的画面,使石少华先生同他的作品一起,深深地镌印入中国摄影史册。 【详细】

作者简介

石少华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摄影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党宣教文化系统摄影网络的主要构建者,也是新中国摄影美学的实践者和阐述者。此次展览将通过战争年代的新闻摄影、解放后的纪实、艺术摄影等多角度呈现石少华60年的摄影历程与成就。他不仅擅长新闻摄影,同时在人像、风光、舞台摄影等方面都有极深的功底。他的作品表现形式新颖多样,具有真实、自然、生动、质朴的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一些作品被载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值石少华先生百年诞辰之际,通过此次展览呈现其一生的艺术风貌。 【详细】

风起山河(1938-1949)

石少华祖籍广东番禺,1918年出生于香港,5岁时随父母回广州定居。他 在上中学时就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1938年初,石少华经八路军、新四军香 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的介绍,从香港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 学(简称“抗大”)、抗大高级军事政治研究队学习。在延安,他因拍摄世界学联 代表团访问活动而首次展露摄影才华,其后又受命拍摄了抗大三周年纪念展 览会的全部照片。1939年,石少华作为抗大先遣队摄影记者随校迁往晋察冀边 区,随即被调往冀中开创摄影工作,由此与中国摄影事业结下60年不解之缘。 【详细】

寰宇春秋(1949-1983)

1949年10月1日,时任华北画报社副主任的石少华作为开国大典摄影记 者之一,在天安门城楼下拍摄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接受朱德总司令检阅的场面。 由此回溯1939年他在延安拍摄的《毛主席和小八路》《毛主席和杨家岭农民 谈话》,可以看到新中国摄影事业的步履印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下的摄影事业不断发展。1950年3月,石少华调 任新成立的新闻总署摄影局副秘书长兼新闻摄影处处长。1952年,新华社在新 闻摄影局的基础上成立摄影部,石少华被任命为摄影部第一任主任。1956年, 全国性的摄影组织——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前身)诞生,石少华 又当选为第一任主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