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的作用——鲁美素描基础教学的演化与拓展

  素描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素描又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然而,这个话题在艺术院校却大都与基础教学有关。

  鲁迅美术学院是在延安鲁艺之后的东北鲁艺和东北美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延安鲁艺以文艺为武器,紧跟时局,一切为抗战的革命传统对建院初期鲁美的基础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表现工农兵的生活,在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以创作带动基本功训练成为必备课程。另一方面,建国后的鲁美基础课教学也在向更加专业规范的学院式教学转型,同全国各艺术院校一样,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借鉴苏联模式便成为唯一的选择,写实风格的素描作为了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描绘感觉到的视觉真实,以再现的方式表现客观对象。强调对欧洲写实主义传统的继承,突出学院派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严谨性与规范性为主要特征。课程的进度和难度是由被描绘物象的复杂程度所决定,既通过课堂写生的方式从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直到完成一张双人体为止。作业大都以中、长期作业为主,契斯恰科夫的全面因素素描是最高的范本和追求。不可否认,这种苏式教学也为那一时期培养了大批美术专业人才,但进入19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对外开放,人们的思想和艺术视野逐步打开,当各种艺术思潮观念在中国相继兴起时,学院的苏式素描基础教学便已不适于新时期的人才需求。单一、僵化的、缺乏个性与创造力的“自然主义”艺术态度和教学方法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改革势在必行。

  1990年后,在经历了近十几年来的艰辛探索和实践,鲁美逐步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具象写实素描基础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鲁美式写实”。其特点首先是教学中突出审美的当代性,反对模拟对象及一般的客观再现,主张积极的视觉思维和探索活动,通过艺术观念的转变和新实践,让学生真切了解经由个体感受发现创造的真正涵义。其二,强化视知觉能力的训练,提高艺术表现强度。通过对“纯形式”的内结构理性分析,使作业透过表象形成严格的框架构成秩序,从而有效压制物象的外表意义,强化了内在形式和精神因素,加之东北地域审美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作品呈现的是朴素、厚重、简约与充满张力的视觉特征。

  在具体的教学中,首要的就是打破旧的思维定式,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和信息量,通过讲座、阅读、讨论、参与展览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当代写实绘画与传统写实绘画的本质差异。在此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传统被动学习模式,适时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因为,学生才是受教育的主体  。每位青年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爱好和性格,生活环境与社会经历也不尽相同,这些都潜在影响了他日后的艺术风貌,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促其成形。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的参与教育过程,激活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教学中除了对有关写实造型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外,更为强化了学生对于写实语言表现上的研究与实践,引导学生以惊奇和发现的眼光观察客观物象的良好素质,探求其本质特征和视觉价值,使观察超出表象而更具尖锐性和敏感性,艺术创作力的培养就包含在观察、体验、发现和表现中。鲁美的具象写实素描基础教学已取得丰硕成果。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业。在全国有着很好的影响力。近年以来 ,我们看到活跃于国内外许多优秀青年艺术家和院校基础课教员都是得益于这一教学体系的培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的视觉艺术和绘画领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现当代艺术思潮的冲击 和社会的多元需求,人心思变,我们的培养方向、教学理念发生改变,具象写实风格素描教学模式已不是唯一。因此,修正传统训练方法,扩充教学内容和训练范围,以当代的视角拓宽基本功内涵,作为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去年,全院各系对教学大纲做了重新修订,教学框架做了大的调整,增加新的课程,更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力的培养。通过一些新设的试验课程和大量的作业练习,让学生逐步认识构成素描基本元素的规律及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素描词汇”,达到学生有更多选择地自由表达个人的艺术趣味与理念的目标。近年,学生的作业也多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轻松自由、多样化的集体面貌。

  总之,鲁美具有特色的具象写实素描基础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等大的时代因素的变化而得以演化和拓展,基础教学必定要适于不同艺术风格的需求。因此,鲁美的基础教学也从相对单一的具象写实风格素描渐变为多种素描语言方式并存的新格局。         

  鲁 迅 美 术 学 院

  刘仁杰教授

  2016年9月23日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