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进入低沉期

  1990年,魏启聪到中央美院进修。当时,有的美院老师觉得他根本不会画画,怎么会获得全国美展的金奖,进而对思茅绝版木刻产生怀疑--即便是不会画画的人,只要使用这样的技法,描绘这些少数民族风情,就都能画出这样的作品?逐渐,绝版木刻在全国产生一种不太好的印象,好像他们都是些不会画画的画家。实际上,关于会不会画画的问题,应该是不同的观念和标准的问题。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对魏启聪不满意,魏启聪也对他们十分不满,很快分道扬镳。  

  90年代上半期,郑旭的艺术创作陷入瓶颈状态,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贺昆倒是做出一个惊人之举。1994年3月,贺昆在珠海建立"蛮地版画艺术制作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绝版木刻作品的销售工作。魏启聪、张晓春、马力则为贺昆提供艺术产品。历时两年的奋斗,可能是由于经营理念定位不准,最终公司倒闭。商业活动花费贺昆巨大的精力,以至于没有力气再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事业的迷茫,生活的居无定所,贺昆干脆把目光转向海外,打算到欧洲试试运气。有所失就有所得,结果贺昆在英国发展的十分顺利。他开始频繁与海外画廊和艺评人的接触,将思茅绝版木刻推向了欧洲。为后来艺术群体的其他成员到欧洲办展,做了铺垫。贺昆是一位很有组织和运作能力的艺术家。当年的"蛮卡·青年艺术家联盟"盟主就是他。包括1986年的《朦》展,也是由贺昆负责组织。实际上,思茅这个艺术群体的多数对外展览和活动是由贺昆来主持的,直到现在。  

  这种低谷状态并非针对群体每一成员。尽管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经历不是很愉快,1990年,魏启聪的绝版木刻作品《绿果》还是在全国青年版画展上获了优秀作品奖。张晓春的绝版木刻作品《晚笛》和《牺牲品最后的慰籍》也在这个展览上获得同样的奖项。这次获奖,是他第一次在全国大展上亮相,对画家本人而言,意义重大。尤其是90年代最初的两三年,整个艺术界氛围比较沉闷。在多重不利因素之下,这样的获奖来之不易。  

文档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