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郎静山先生的作品与日本绘画主义之间的联系,从中我想追溯一下在东亚绘画史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郎静山先生的作品最早介绍到日本是在1951年10月份,郎静山先生摄影个人展在东京的银座举行。对于此次展出,日本最有名的摄影评论家一奈信男(音)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做出以下评价,“郎先生主要是通过情景照片的方式表现南画的手法”,采用装裱的方式,下面是照片,照片的上面附上与照片的意境相符合的诗文诗句。这种表现手法与当时盛行的现实主义是完全相反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是他的作品却是货真价实的。
一奈(音)先生的这篇评论发表于《朝日摄影展》的1951年12月刊。当时日本的摄影界正在盛行现实主义的摄影运动,这个运动的发起人是土门全(音)先生。他主张绝对的本色的摄影方法,要求镜头与摄影主题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正视社会现实,表现社会现实,认为这才是摄影应该有的存在方式。当时他这种想法在日本社会占据主流。在当时,其它的摄影表达方式都被否定。写了这篇评论的一奈信男(音)先生正是主张要基于摄影的机械性,回归摄影本身的艺术家。他在1932年写了一篇很有名的著作叫《回归写真本身》,在这篇论文中,他完全否认了绘画主义的摄影形式。但是一奈(音)先生却对郎先生的写真表达方式做出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郎先生的画表现了东方式的精炼和灵气,在一个小的画面中表现出非常宽广的自然。郎先生的这种表达方式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反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为什么按一奈(音)先生对他予以全面的肯定。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日本绘画主义的表达方式,日本绘画主义艺术摄影始于1880年,最初期的绘画主义代表者是京都的黑川翠山先生,将名胜古迹的风景通过构图的方式来描绘,确保图像本身的艺术性。现在PPT中展示的就是黑川先生的代表作,这也是他的一幅代表作。但这种日本最初的绘画主义的作品,采用了东方式演进法表达摄影的主题和构图,但这种直接的摄影方法也明白无误地表现出西方式的演进法和表达方式。
黑川先生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日本平潭湖的月色,他采用的是双重摄影手法,将芦苇和河上的小船相结合,有两个焦点。进入20世纪以来,日本开始流行数字化和油印版画的新原料进行绘画的方式。这幅作品是数字化的表现方式,这种手法是通过一种罗曼蒂克主义来描绘风景之美。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日本的传统绘画有模仿传统的手法,进入明治时期以后逐渐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油画手法的转换过程,但这种绘画主义当时是步欧美国家的后尘,到1920年左右到达顶峰时期。到1922年,福原幸三(音)先生提出了光及其协调的思想,为日本绘画主义注入了一种新风格。这位福原先生就是我们现在东京都美术馆馆长的父亲。福原先生提倡的摄影本质在于光,这样一种观点是比较近代的观点。福原先生提倡的这种表现手法采用的是柔焦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不是简单的把风景拍下来,而是通过将风景本身融合、内化、再创作的一个过程。他这种提倡的手法在日本受到高山振荣(音)和山本木彦(音)等艺术家的模仿,这是高山先生的作品。他们基本采取的是柔焦法,但是通过对画面进行虚化等方式,采用了一些极端的修饰手法来表现画的意境。他们的这些作品饱含了现代主义的感情,就是说日本传统绘画主义在后面的现代主义流派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样的一种绘画表达方式到了上個世纪50年代被认为是与时代潮流不相符合,完全被否定。为什么现代摄影的领导者一奈信男(音)先生对郎静山先生的集锦式绘画方式表现出如此大的支持?
一奈先生为什么支持郎静山先生这种作画手段?我认为可能是他想提倡这样一种观点,日本传统的绘画主义并不是单纯追求传统,而是逐渐向西洋画的方式转变,他想提出这样一种不同的声音。郎静山先生的作品中没有采用西洋式的一点透视法的方式。郎先生的作品将镜头的画面进行解体,重新构图,可以说这并不是郎静山先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而是体现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不兼容的地方。
日本的绘画主义是通过导入西式镜头的视觉性来寻求一种现代化的表达方式。郎静山先生的作品是通过解体西洋式的构图方法,超越了近现代写真方式。现在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东亚的艺术创作手法。我们在思考绘画主义的创作手法时,可以说我们存在两大流派,一种是日本的绘画主义,是通过向西方学习逐渐形成的现代主义,和郎静山先生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两种流派同时存在。如果我们客观的看待这两种流派来追溯东亚摄影艺术的历史,我相信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这种摄影历史观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