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 > 交互视象 > 艺术家专访

李义弘


  

  这次展览中我的两件作品《石头无语》和《石头时代II》都是用水墨形式来表达,我从小对水墨画情感很深。在我出生的1940年,那时台湾很穷。由于我小时候缺乏营养所以总是生病,要经常去看中医;其实我对中医并不感兴趣,但我最喜欢我爸爸背着我去看中医,因为中医总是会拿着一支毛笔开药方,虽然他写的字没有一个我看得懂,但是我对他磨墨、写字的过程很感兴趣,也就是那时候起,我开始对毛笔、水墨产生了兴趣。

  中国人对毛笔的感情是独特而深厚的,古代的中国,一支毛笔就可以赴京赶考,就可以作诗,可以画画。它和刷子不太一样,毛笔很软,不容易控制,毛笔里面可以蕴含几十年的功力,有了毛笔和纸张才孕育出了中国画。

  我虽然选择用水墨画表达自己,但我也学习过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同时在水墨画中融入摄影因素,这些构成了我今天的创作面貌。我在水墨创作中没有丢掉中国画的精髓,所即注重线条和笔墨的运用,在注重画面的意味的同时简化创作元素,注入当代意趣。在创作中我选择了莱州皮纸,这种产于山东的皮纸原本是用于糊窗户的,但是我在使用时发现这种纸的纤维很精,可以保留一层层加上去的笔墨痕迹,反复染10遍都没有问题。刚好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

  对于水墨画的前途,我也有疑惑。王维曾讲过,水墨画应以水墨为上,如今电脑时所带来的图像革命也给学习中国画带来变革,那么这就意味着水墨画要消失吗?东方绘画包括印度的、波斯的等等,但唯独中国的水墨画在世界胜出了,这些终将要消失吗?它们真的会被电脑的功能取代吗?当然值得肯定的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这些画种有可能会消失,也有可能继续延续,当然这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每次想到这些,我就会在创作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尝试水墨的新语言。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