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让我中了美术馆的"毒"

  文/王瑞芳

  那一次与中国美术馆结缘的往事,如今已经化成了美好的回忆,仍在滋润着我的心田,而多年来看中国美术馆看展览带给我的快乐,却一直都在,似乎到了今天,变得更甚当初。

  2003年的春天,这是一个国人铭记的春天,那个春天有一场瘟疫在中国肆虐。就是在这个春天,我“中毒”了——中了中国美术馆的“毒”。

  2003年的春天,我是河北某地的一个高三的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我和妈妈来北京找老师指导我的专业课。我报考的专业是艺术门类的声乐方面的专业,这是我的第二次报考了,第一次是失败告终。

  经过别人的介绍,我们找到了一个大学里的名师来进行辅导,期望能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专业的演奏技能有一个突破。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上课后,老师让我吹奏一下即将初试的曲目,检验一下我的技能提高的程度。这一次老师告知说,我的专业的技能几乎没有长进,如果这个状态下,短时间是没有办法拔高的,初试估计不会过关。

  听到了老师这样的说,有过一次失败的我情绪十分的低落,真的就想放弃了。妈妈不愿意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家,希望我能有个奇迹出现。

  在一个周五的晚上,邻居们都在楼下小区里遛弯时,妈妈就对着邻居们说出了我专业上的困境。

  这时,一个刚大学毕业三年的王大哥问了一下我具体使用的乐器和吹奏的曲目后说,他或许能帮忙想想办法,只是现在还不能确定,等晚上回家想想,第二天告诉我们。

  本认为就是对方的一个好心的安慰,没有放在身上。

  周六的早上,王大哥敲开我们家的门说,今天跟着我去上课吧,或许能对你有很大的保护。

  死马权当活马医。跟着他走。

  谁知道他把我带到了五四大街上的中国美术馆来了。真是莫名其妙呀,我学的是音乐,和美术没有关系的,这是要做什么?

  既然来了,就进去看看。

  来到展厅里,来到了一幅山水画前,他开始说话了。

  他说,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乱弹琴,其实艺术是相通的,你应该学会用第三只耳朵来听音乐。这第三只耳朵那就是你的内心深处的自我的自然的东西。你用笛子演奏的曲目就恰如这一幅山水画的意境。这是一幅空远的,寂静的,留白很多的一幅画,你看了这一幅画,你会感觉到一种空灵,一种透明的感觉,有从头发丝直到脚底的愉悦。所以,你用笛子来演奏你的曲目就是要这样,发自内心的宁静,一尘不染的宁静,就是一种自娱自乐的随意的演奏,不要刻意地去讨好别人,随心就好。

  接着他又指着一幅内容是赶集的油画说,这是一幅热闹的场景,这画面上的人一个个都十分的开心,这个开心发自内心,开心的具体表现就是热闹。你吹的唢呐曲就是这个道理,就是一种人们喜悦的开心,不拘小节的开心,放弃一切的肆意的开心,所以你必须使劲调皮地吹,让人能感受到你的快乐。

  听了他这一席话,我似乎明白了许多。

  再一个月的辅导后,老师提出再次考察我的功课。这一次考察后,老师说我不但可以通过初试,并能高分通过复试。只是不明白这一个月是怎么有了质的飞跃。

  我把在美术馆里王大哥的话原本不动地告诉了老师。老师笑着说,美术和音乐确实是相通,只是我们太割裂了艺术。其实美术也是可以当做音乐来听的,同时音乐也可以当做美术来欣赏。

  随后的专业考试,我高分通过,并最终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

  考试成功了,这是一个喜事,同时也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后遗症——中了中国美术馆的“毒”,爱上了中国美术馆。

  在上学期间和工作生活期间,每每遇到了不能解的难题,我都会去中国美术馆去求解。

  只是曾经有人帮我解开难题,现在需要我自己来解开难题而已。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