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美术馆

  文/王疆

  2008年11月,为了能在绘画艺术上有所进步,我独自从遥远的边疆启程,坐上了直达首都北京的火车,梦中的中国美术馆似乎近在咫尺了。

  在火车上我看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忙碌的身影,觉得生存真的是一种艰辛的历程,不由自主的拿起速写本描绘起眼前的场景。一张张的速写似乎在告诉我一个道理:其实人生就是由一张一张的白纸组成,不同的年龄涂抹不同的空白,怎么描绘全看你自己。

  当我第一次站在中国美术馆的面前时,被她庄严宏伟的气势所震撼。馆里的美术作品数不甚数,油画、国画、书法、素描、水彩、雕塑等等各类作品特色鲜明,自成一体。展厅里汇集了全国各地书画界精英的作品,表现手法极其娴熟,优美的画面让我流连忘返。临摹了很多名家的原作以后,我学到了在画面中如何处理不同色彩和造型才能使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活力。从那以后,每到闲暇时间我就到中国美术馆去看画展,临摹作品。

  那段时间我入驻在邻近中国美术馆的一家艺术机构里创作油画作品。所以可以经常去观看大型展览。由此积累了很多视觉素材。在创作油画《自画像》的过程中就动用了很多运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且在创作过程中让自己的内心尽量平静下来。

  为了让自己的绘画有所突破,我在中国美术馆遇到能交流的前辈,都虚心请教一些创作过程中的难题。比如如何在画面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怎么才能让画面看起来有感染力等等。在这样不断的交流和临摹的过程中,我的绘画创作慢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创作油画《母子情》的时候,我在画面里坚持表达了自己对绘画的理解和自己情感的宣泄。正因为有了在美术馆里的收获,才有了作品的不断进步和成熟。

  然而创作和现实的生存往往是一对矛盾体,有时候我画画的时候,会忘记了吃饭、喝水。似乎只有自己的创作意念和手在运动一样,其他一切都停止了运转。所以有时候画完画,从那种专心致志的状态里出来以后,突然就觉得很饿、很累。

  后来由于生存的原因我辗转到宋庄画家村和798艺术区创作,每当遇到一些绘画上的瓶颈,我都会抽空到中国美术馆看看名家的绘画作品,从中借鉴一些处理画面的经验。

  在几个大艺术区的创作历练以后,我开始踏上了寻找更合适自己位置的行程,先后在几个单位里工作并坚持创作。后来我想要找到一个更稳定、更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以此来维持自己的创作。

  于是找工作、面试提上了日程,我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和艺术类单位、企业之间。看到很多人在招聘会上为了一份工作争吵进而大打出手,看到不同的人们在街头为了一点点利益你争我夺。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竞争。我回忆起大学毕业时候的招聘会,同学们为了能进入一个好单位,想尽一切办法挤破了头。我的工作似乎就是画画,然而光靠画画是很难生存的,我见过很多在画家村里为了生存低价卖掉自己画作的画家。我不想这样,也不想那样。只想画好表达自己内心的作品,并且生存。然而事实却总是不如人意。

  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我发起了简历,想要找到一个更合适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在绘画中有所启示。于是,我来到了现在的单位,评审好全国各地的每一分美术考级试卷成了我每天的任务。 各种绘画作品一下子映入我的眼帘,让我目不暇接,的确这也是一个提高自己的过程。对于绘画而言,视觉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控制好这些绘画语言。给绘画作品定出一个等级是需要大量的绘画经验和很强的审美能力的。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还是经常到中国美术馆参观大型画展,拍摄了很多画展的宝贵照片。这些作品照片是我创作的重要素材。

  就这样,时间慢慢推移到了2012年8月,由文化部直属机关党委、中国美术馆党委主办,文化部团委、文化部青年联合会、中国美术馆团委承办的“青春芬芳——全国文化系统青年书法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而我创作的油画作品《母子情》也在其中,接到通知的时候,我很兴奋,因为从来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能在国家级的美术馆展出。感觉像是做梦一样。

  开幕式当天,现场的观众很多,好多作者也亲自来参观。我在自己的作品前见到了令人尊敬的范迪安馆长,并且合了影,请教了困惑自己多日的绘画创作难题,收获很大,至今印象深刻。

  一幅绘画作品从创作到展览,会有多少不可预测的经历,恐怕只有作者自己知道,如果人生是一次旅程,那绘画作品就是旅程中的一次探险。这次展览让我终生难忘,也许是我20多年绘画经历的一个里程碑吧。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