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

  文/王秀俊

 

  当我们十名学生分配到中国美术馆工作时,看到毛主席的亲笔题字,写着“中国美术馆”的五个大字,馏金制成的大理石牌匾悬挂在正门中央时,心中充满着自豪与激动,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

  记得报到的那一天,当我真正地步入这座中国最著名的艺术殿堂的时候,还是被她那宏伟的气势所征服。虽然在此之前不止一次在她的身边路过,但是近距离地观察她这还是第一次。做为一名并非艺术院校出身的我,工作中遇到很大的困难,为此,我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借阅了专业书籍,借以强化自己在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得在日后的工作中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1972年1月4日在军宣队组织下,我们办了学习班,当时美术馆是在北京市文化局领导下,本职工只有28名。平时也没有展览举办,每天早晨出操,由毛贵昌带领我们爬美术馆屋顶,走美术馆现在的五层楼外的圆圈等等。

  平时就是搞卫生,帮助师傅修后院的平房屋顶。一年只有1个或2个展览,还只占一个展厅。参观门票是五分钱,而后提到二角钱。

  在文化部领导下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政策,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的倡导下,此后的展览就逐年增多。每年一届《市美展》和《全国美展》。全国美展的举办之前,要成立一个收件组,由7人组成,我是其中之一。此项工作即要有专业知识、又要心细、即要心灵、又要手快。要建立收件作品登记,作品要拆箱、要一件一件清点登记,要把29个省市的作品都清点登记完毕,再将作品摆到展厅挂起来等领导和专家进行评审。当时的作品是铺天盖地,评审完后,我们要迅速分出入选的作品和落选作品。落选的作品要尽快办理退件,因为没有地方放。接下来就是自己装箱,退回各省市,有时还要跟着跟车跑火车站接件和退件,工作完后是筋疲力尽、汗流浃背。可见工作的繁重和辛苦。但是看到入选的作品能够顺利的展现到观众面前时、受到群众的关注和欣赏,其心里是乐滋滋的。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尤其是高小华的油画《父亲》很受观众的喜欢,很多观众站在画前,久久不愿离去,把展厅挤得满满当当。在留言中我看到有小学生的幼稚痕迹,也有一些多多嗦嗦的字,从留言者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即有普通的工人,也有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尽管他们的文化水平不一样,但是他们对作品的关注,对艺术的追求是一样的。

  为了加强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很多单位和个人,以及外国友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各项美术展览、书法等展览。每年举办国内外展览近百个。中国美术馆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展览中心。为了扩大国内外美术交流,满足海内外美术爱好者的需求,中国美术馆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具有时代精神、勇于创新的优秀作品到国外展览,也把国外优秀作品请进中国美术馆搞展览,以增进与世界各国的艺术交流和友好往来。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