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美术馆的诞生

  承载着中国美术文化的现代理想,肩负着推动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使命,新中国的国家美术馆事业从这里开始……

  

  最初的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产物,作为上世纪50年代北京的十大建筑项目之一,在周恩来总理关心和直接过问之下完成设计和施工工作,1963年,毛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名,确定了其作为国家美术博物馆的地位。

  1958年,中央确定了国庆十周年工程的建设任务,中国美术馆项目被列入其中。

  中国美术馆坐落在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五四大街,与景山同一条东西轴线,由著名建筑大师戴念慈先生主持设计。主体大楼为仿古阁楼式,黄色琉璃瓦大屋顶,东、南、西三面由廊榭贯串,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建筑风格。

  中国美术馆建设期间,组成了建馆领导小组,成员有:周巍峙、吴仲超、蔡若虹、刘开渠、叶浅予、吴作人、王朝闻、华君武、陈半丁、安性存、徐灵、张仃、雷奎元、邵宇、赵枫川、郁风、张諤等人。并拟定了组织机构规划,“组成中国美术馆管理委员会,为美术馆大政方针之决策机构。在管委会领导下美术馆设正、副馆长,领导美术馆日常业务和行政工作。设立办公室、陈列部、研究部和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会负责作品的研究、鉴别、评价等工作,并审定作品的征集计划和陈列计划。艺术委员会的成员以陈列部与研究部的主要成员为基础,另加聘请若干馆外美术家及有关人员组成之。”

  1963年2月14日,著名雕塑家、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的刘开渠受文化部任命,兼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张谔任副馆长。刘开渠先生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长达30年,为我国美术馆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最初的展厅

  建馆伊始,中国美术馆即把藏品征集放在重要位置。1961年成立了包括刘岘、江丰、米谷、郑野夫等人在内的“收购小组”,开展美术作品的征集和研究工作,第一批入藏的作品有石鲁、林风眠和傅抱石的中国画各6幅及一批当代版画。经过收购小组不辞辛苦的工作,到1963年开馆之际,已有美术藏品5000余件。

  中国美术馆获得的第一批捐赠,是1961年岭南画派“三杰”之一陈树人的夫人居若文女士捐赠的116件陈树人作品。1964年,时任《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的邓拓,将个人珍藏的145件(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1962年,“第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厅

  中国美术馆兴建于1958年11月,1961年11月建成验收,1962年5月23日至7月23日,由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会”在新落成的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作品达二千余件,此次大型展事即第三届全国美展,也是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一个大型展览。作为国家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典藏和展示机构,中国美术馆成为广为人知的地标性建筑。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