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累国家美术财富与人民共享

  以建立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序列为目标,不断积累藏品,发挥藏品作用,实现美术馆资源为社会共享。

  1998年2月蒋兆和夫人萧琼女士将《流民图》捐赠本馆,刘忠德同志代表文化部向萧女士颁发奖状

  中国美术馆的藏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与中国文化特色,特别注重反映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藏品序列。藏品总量达十万余件,已进入世界级大美术馆序列。藏品中有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蒋兆和、司徒乔、董希文、罗工柳、傅抱石、潘天寿、吴作人、刘开渠、滑田友、华君武、叶浅予、李可染、张仃、吴冠中、靳尚谊等中国美术大家之作和大量经典之作,有历届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以及当代美术名家之作,反映了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突显了“五四”以来中国美术发展的主流。

  中国美术馆藏品卡

  自建馆以来,即开始收藏民间美术作品,特别是1980年以来,不断加大力度,形成了民间美术收藏的重点和特色,形成了研究该门类艺术发展的有利条件。这批品类丰富、质量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成为馆藏珍品中独特的文化遗产瑰宝。近年来,进一步重视书法篆刻的研究与收藏,成立了书法篆刻筹备部,积极推动专业领域的收藏与研究。

  在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扩大的形势下,收藏范围不断扩展,国际艺术品收藏已纳入日常工作范畴,有了很好的起步和积累。近年,已有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埃及、巴西、韩国、日本等众多外国艺术家的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

  国家艺术藏品的积累,得益于美术名家、专家学者以及各界热心人士的捐赠,捐赠作品多出自艺术家创作盛期,是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份量尤为厚重。这些捐赠作品,有的是艺术家本人直接向国家捐赠,有的是遵照艺术家意愿由亲属捐赠,还有像邓拓、王树村、马正荣、李平凡等这样的收藏研究者和学术大家的慷慨捐赠。德国著名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捐赠的国际艺术系列,为中国美术收藏增添了特色。

  2004年起,文化部、财政部开始共同实施“20世纪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专项计划”,该项目旨在抢救性地收藏20世纪具有历史意义、学术价值的重要美术作品及文献。中国美术馆负责承担具体项目的落实,目前已经完成68项捐赠计划,一大批20世纪以来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入藏,大大丰富了国家藏品。

  曹振峰、廖开明和四川的美术家们一起参观了广元的武则天祠堂和佛像洞窟等名胜古迹。

  自建馆以来,我馆即开始收藏民间美术作品,特别是1980年以来,不断加大力度,形成了民间美术收藏的重点和特色,形成了我馆研究该门类艺术发展的有利条件。这批品类丰富、质量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成为我馆馆藏珍品中独特的文化遗产瑰宝。近年来,进一步重视书法篆刻的研究与收藏,成立了书法篆刻筹备部,积极推动专业领域的收藏与研究。

  利用藏品形成固定陈列,是美术馆的职责,由于现有展览空间的局限,以及不断增加的各种展览空间面积的局限,我馆多年来不能举办长期固定藏品陈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馆调整做法,采取以研究性专题相对长期展览的方式,经常性地举办不同类别的藏品展,以不断提供观众对美术馆藏品丰富性的认识。

  每一项捐赠后面,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美术家及亲属、社会知名人士将最好的艺术品捐赠给国家、造福于人民,体现了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在这些捐赠品之中,有许多作品历经历史沧桑、艰难岁月才得以保存,成为美术上的国之重器、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利用藏品形成固定陈列,是美术馆的职责,多年来以研究性专题相对长期陈列的方式,经常性地举办不同类别的藏品展,以不断提供观众对美术馆藏品丰富性的认识。近年来,大规模地在各种大型主题展、专题展、国际交流展中运用藏品,调用藏品总数量达数千件,积极推动藏品巡回展出,使国家美术资源为社会共享。

  2008年,“长风万里西部情:中国美术馆藏精品展”在西安展出

  2012年7月2日“从延安走来”浙江巡展亮相杭州

  “没有保存就没有传承”,中国美术馆从建馆之初就明确指出“建立必要的登记、保管、整修等制度和采取科学的具体的措施,以保证本馆的所有藏品的完整而后安全”,同时注重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提高藏品保管的现代化效能。2010年,成立了艺术品修复中心,在国内美术馆藏品修复方面走在前列。修复了邓拓捐赠的古代绘画珍品,使大批捐赠作品面向公众。在文化部的支持下,将建立全国艺术品修复示范基地,更好地推动美术馆行业藏品修复专业的发展。

  范迪安馆长与修复中心人员一起研究修复方案

  不断加强对藏品的学术研究、数字化信息库的建设,充分发挥藏品资源在公共教育和国际艺术交流中的作用,较好地实现了博物馆的专业功能。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