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占岩

  梁占岩的水墨人物创作与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现实介入意识是分不开的,他的人物关切植根现实,将“人”在社会中的存在状态作为绘画表现的核心。与一般概念性的“现实主义”人物画不同,梁占岩认为这种对现实的介入必须源自一种内心的真诚,这被称之为“切心的感受”。许多年来,他的视角一直驻落在农民身上,在这个当代中国画最普遍的主题上力求走向新的深度,他对农民的关注具有一种坦诚、真切与豪爽之情,自觉地探索“乡土中国”这个时代的文化课题,近些年来他将自己融于他所关注的城市农民工群体中,在与他们交谈、交往中从深层次的人性层面贴近这个群体,形成一种“在场的关切”,从而在人文精神上确立人物画的现实主义“关切立场”。

  在语言的层面,梁占岩认为“在通过绘画语言和形式赋予绘画以意义的时候,艺术家必须找到一种更贴近自己内心真实的绘画语言”。他的体会是一方面需要有“切心”的人性厚度上的体验,一方面要用适当的形式语言来承载这种情感,这仿佛是艺术的一对翅膀,只有双翼同时发力,才能实现当代人物画的意义。虽然农民工这个群体在水墨画家那里是经常描绘对象,但梁占岩以他粗粝而纯粹的自信“直逼现实”,他笔下的农民工群体就有了十分鲜活的样貌特点,他用速写性的一个个瞬间的神情,可以看到,他在描绘的过程中充满感性与激情,落笔的状态展现出内在心理活动与即刻动作相衔接的特征,从而达到“传情达意”的艺术追求。也许是不满足于简单群体的“实景表现”,梁占岩新的绘画开始尝试大场面,由一个个相互之间不曾关联、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的农民工形象从劳动场景中“抽取”出来,以传统中国山水画空间表达的“散点透视”为原则,将不同的“场景碎片”组合在新的绘画空间中。农民工劳作的原生态,甚至由于饮水、行走、步调、表情等都被精准地捕捉和刻画,他们的身份和性格毕现于毫端。画面在空间上“形散神聚”,被一种人的“在场”“串联”到“整一”的水墨时空之中。

  梁占岩的用笔是富有情感的,因为情感的充沛,那种人物“在场”的“常态感”才能鲜活地被他表现性的水墨语汇所塑造。这种语汇也如他笔下的人物一样,带有一种朴素的质地,在线条的迟缓、粗细变化中和墨色的皴擦中呈现出劳动者的本真之相,也呈现出水墨语言的原生态。毫无疑问,梁占岩将日常生活中的人体现在社会层面的“常态”以真切的体察方式导入绘画,用“异规”的语言去撞击人们的心灵,以最为明确的态度去介入现实从而保持一种人物的“鲜活感”,这也构成了他水墨人物画关切的精神指向。在这里,人的存在是坦诚的,也是毫无矫饰的。(作者: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

文档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