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简单地从历史的角度做一点点的历史的勾连。因为艺术创造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对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的对立,看了今天的展览,实事求是地讲,在人物画的创造性上,应该说是处在这个时代的前端。把展览跟人物画的三种文化形态做一个简单的勾连,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坐标当中,我们能够相对清晰知道今天的艺术创造是在进入一个什么样的客观状态。
第一个形态,今天既然是以人物画为主题的叙事的展览,应该回到古代人物画的一个高点,比如说在西晋时代,在画史上有记载,西晋把人物画推到了三大家,从肉、骨、身再往后推进,宋代有了白描体,还有简笔人物画,再往后人物画兴起之后,人物画对人的生存和面对现世的能力已经极大地衰落了。虽然在后来有个体的高点,但是从整体的叙事中,可以简约理解为古代形态的第一个段落。
第二个段落,是二十世纪美术革命的诉求中,有很多革命家所提出的对文人画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在另外一个失去了现实的关切的角度之后,就是在徐蒋体系之后把素描加水墨的造型体系又带到了二十世纪的前端,一些重要的贡献我们不能忽视,他重新恢复了古代古体,尤其上古代人物画的对现实关切的能力和强度,像周思聪和再往后的很多老师,把现代格局中的人物画推到了一个创造的高点。
我觉得今天老师们的作品突破了线造型,这种突破把线的书写性、绘画性、塑造性,比较自由地放到自己所需要的一个创造状态当中。另外素描和速写的状态成为大家共同的起点,在这样的起点上,关切的向度中能够提供一个个体的创作语境,这种创作语境跟前面两个时段的人物画的形体结合,最大的特点就是双重的关切,这种双重的关切一方面是对艺术家所面临的人在时间和空间当中存在状态的关系,另外一个层面就是把艺术的语言学的跨文化、跨媒介的各种艺术的本体的东西在绘画角度上的重新激发。
今天的艺术家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当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因为他们代表是50到60一代的最为优秀的艺术家群体,还有一些70和80后的艺术家群体也开始相对有一定的创作面貌。从整个艺术史的角度来看,一代和二代共同构成了二十一世纪第三种形态的中国画和人物画,代表了在人物画科上的解放和突破。
中国美术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