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晴:六位艺术家打开了各自画作当中的百宝箱

  这个展览在近两年以来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水墨画展,从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形态来看关切的向度,这个展览给观众带来一个层面,人物画自身发展与本身探索的现实研究。这个展览把人物画作为一种工具,人物画为当今社会和当代人作为一种主角来显现出来,我想在这六位艺术家的作品当中显现的非常明确,这也是六位艺术家在近两年来创作的契机,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为什么刚才张晓凌提出了今天的人物画家是对以往画家的一种超越?我想这个话题也是应该值得注意的。因为可能是在一种既有我们前一个时段当中人物画的样板和单板的一种区分,显示出我们今天当代人物画的学术价值的显现。

  我们的时代一方面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自由,另一方面也给中国的人物画家提供了一个挑战,这个挑战的核心,就是如何在今天的创作的过程当中回归到关切人物画本身这个议题来探索。如此单纯的对艺术的高度已经提出来了,所以说我们今天在看为什么这六位艺术家的作品从各自的角度和回归到一个关切的向度,也是说我们今天的人物画在一个艺术长河当中有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在那里,使得我们从向度的成熟去探索的一个方向。因此,从百年的人物画的历史场合来回溯,今天的人物画家站在如何变化丰富和社会心态、心理丰富的变化的面前,如何来表现出各自的艺术的立场。

  第二,从人物画的感受出发,把目光从外向内转移,这也是六位艺术家的作品中的特征。从这六位艺术家的作品来看,在各自的内心世界当中来寻找各自的人物世界,山水画家和花鸟画家心中都有自己的山和鸟,山水画家有心中的丘壑。

  第三,展览从策划与结构而言,打破了以往水墨画陈旧的展览形式,这也是今天我们值得注意的。  

  各位艺术家打开了各自画作当中的百宝箱,把各自的艺术稿和摄影等等一些状态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看到艺术家当中的关切现场所在,让观众通过了展览中的作品可以追溯艺术是如何练成的和画家的心路历程一一展现出来,正是由于这种学术策划的结构,每位艺术家的成果也就显得非常立体。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