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演剧队的晨会》

  

  1948 《演剧队的晨会》 主题性创作 布面油画 144x200cm

  我在战争年代比较喜欢画主题性的创作,特别是重大的历史题材。但像《演剧队的晨会》这张画,虽然并不是很重大的主题,它表现的是一代青年在战争岁月中某一个生活片段,很有代表性,也就是典型性,通过这个小小的场景可以感受到整个时代的风貌。(冯法祀)

  《演剧队的晨会》原稿画于1945年,现展出的是作者1948年完成的,展出于徐悲鸿主持的中国美术学院画展。这幅画是作者对自己亲自生活的环境和周围同志的回忆和描绘。抗敌演剧队是在周总理直接领导和关怀下成立起来的文化队伍,演剧四队在抗战八年中转战十余省市。《演剧队的晨会》表现了当时工作条件的艰苦,演剧队的流动和富有朝气的生活,同时在画中某种低沉与压抑又像暗藏着险恶。环境的描写真实可信,除了不可少的道具箱之外,有挂在木板上装在木匣里的旧闹钟,这是剧团不能没有的东西,还有盛胶水的缸子,随意挂起来可以挡风的幕布,漏雨的顶棚,走起来吱吱作响的地板,依偎在演员脚下的黄狗……这些经过选择画出的一切,使人感到亲切。对于画中人物,作者追求动作的鲜明性和整体性,人与环境的处理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使观众一下子被浓厚的真实气氛所吸引。(侯一民)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