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后改名俊卿,中年后更字昌硕,又署苍石、仓石、仓硕,常见别号有老苍、老缶、缶庐、缶道人、朴果、苦铁、大聋、破荷亭长、五湖印丐等。约15岁,开始学篆刻、习诗文,17岁时,由于太平军攻占安吉,流浪外地达五年之久,后虽考中秀才,但无意仕途,四处寻师访友,一心钻研金石篆刻与诗书,约34岁始学画,37岁迁居苏州,常往来于苏、沪两地,后被好友举荐做江苏安东县令,到任月余便辞官,1911年正式定居上海,1913年任西泠印社社长,1915年继任海上题襟馆书画会会长。

  其为近代写意花鸟画主流的代表人物,晚清海派绘画的杰出代表。又是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

  “吴昌硕是近代中国最富盛名的诗、书、画、印‘四绝’的艺术家。他的书法,由唐楷而汉隶,再攻篆籀金石,写石鼓文数十年不断。其篆隶浑朴自然、古拙雄强;又以篆隶之法作草书,苍浑跃奔,气势逼人,被尊为近代篆隶北碑书法的最高代表。……他的篆刻,出入浙派、皖派,上溯秦汉碑版权量,封泥瓦甓,钝刀出峰,章法森严而奏刀大胆,雄奇、浑朴而婀娜,成为印学史上划时代的大师,影响所及,被称作‘吴派’。吴昌硕又是晚期海派绘画的杰出代表。他初向任伯年请教画法,伯年激赏他雄厚的笔力,以友相待。约50岁的作品,还可看出伯年的影响。后广泛借鉴赵之谦、吴让之、张孟皋、李复堂、金冬心、高且园、石涛、八大、陈淳、徐渭诸家,画艺日进。约65岁后,更多融入了书法用笔,形成自己的大写意风格。他擅以圆劲、朴厚、凝重、苍老的中锋笔线,刻画简逸、雄健而又古拙的花卉形象。主张‘画气不画形’,所谓‘气’,就是贯注于作品的至大至刚的内在生命与力量。清代正统花卉画因辗转相袭和一味秀美,至晚清多趋于小巧、细弱、轻软。随着金石学和海上画派的崛起,崇尚新奇、僻涩、古拙、刚劲、清新渐成潮流,形成与正统派审美趣味的对峙之势。从任熊、赵之谦、虚谷、胡公寿、蒲华、任伯年到吴昌硕的绘画,从阮元、何绍基、沈曾植、吴昌硕、康有为的书法,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脉络。吴昌硕诗曰:‘余本不善画,学画思换酒。学之四十年,愈学愈怪丑。’‘怪丑’是正统派对他的批评,指的正是与柔美相对的雄强有力,是吴氏所追求的‘重、拙、大’画风。20年代以后,当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潘天寿成为气候,这一呼应着时代的审美趋向终于成为主潮。吴昌硕的意义,也正在这里。”

                     ——摘自郎绍君先生所写《20世纪国画家》一文之“吴昌硕”部分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