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之春

  阿里山之春

  Mount Ali in Spring

  布面油彩

  Oil on Canvas

  1935

  80cm×128cm

 

  其中属最佳之作的《阿里山之春》的制作动机,据说是应嘉义人士之请,将国立公园候补之一而备受赞赏的阿里山的幽玄及其神秘,借艺术的表现来加以发表的。(台湾新民报,1935年秋)

  在画这张《阿里山之春》时,认为应将高山地带的气氛予以充分表现,于是特别选择了塔山附近一带为画题。这张画的草稿刚打好时,碰巧嘉义市长川添氏与营林所长的一行人路过,批评我的画说:“虽然还是个草稿,但已能充分掌握阿里山的气氛了。”上完色后,我便拿去请当地的造林主任帮我画中的树木年龄做专门的鉴定。等该主任告诉我说有六百年以上之后,我才好不容易松下一口气,心中暗喜来阿里山没有白费。(陈澄波)

  阿里山和日月潭是台湾盛名的大自然景点,陈澄波先生未留下日月潭的画作,他热爱台湾而未画日月潭,必定是因为交通不便,住宿困难,阿里山就在嘉义,又有高山铁路就近方便,所以在1935 年的三、四月樱花盛开之际他到阿里山写生,阿里山的胜景首推祝山日出和阿里山与玉山之间的云海,而画家未写生云海可能未遇到好天气而作罢!另一处画家们最多的取景就是塔山,大塔山是阿里山群峰中最高的山峰(2663 公尺) 而且它的造型非常特别,它有三面峭壁,每面峭壁都像是大木板堆砌而成,画家在前景画阿里山铁道两侧的房屋,只画屋顶,所以只有红色调的大块面,和塔山的红色大山峭壁相呼应,山壁与屋顶之间,隔着一排的大杉木,把前景都提高明度和彩度,左下角是阿里山火车铁轨旁的栏杆,和屋群只隔着一条小径,这条小径就是游客赏樱必经的路段,画家用白色活泼的笔触,表现盛开的樱花树,和远远的黄色天空相呼应,使画面更

  加生动,这件作品以无鉴查身份在第九回台展中展出。它的长宽比例较修长,是”M”号数。陈澄波共有两件阿里山作品,一幅写云海,一幅写塔山,都是阿里山主要景观。阿里山是台湾最具知名度的景点,日出、云海、晚霞、森林、登山铁路号称“阿里山五奇”,除了传统的姊妹潭、神木群、慈云寺、祝山,102年嘉义林管处又新辟沼平公园,规划空中廊道“樱之道”与阿里山诗路,增加新景点。(陈哲)

  阿里山是大塔山、小塔山、祝山、对高山等十八座山峰的统称。陈澄波先生把这些美景收揽于画中,他用浑厚苍劲的笔触把大塔山描绘得坚实耸立,层层有序,十分立体,盛开的樱花画得群花弄姿,惟妙惟肖,透过山间小屋交错其间,把远山与天空衬托得更美更有景深。此画于第九回台展展出。(刘长富)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