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风景(三)

  淡水风景(三)

  Danshui Scenery (III)

  布面油彩

  Oil on Canvas

  年代不详

  35.7cm×42.6cm

 

  淡水风景,重点在许多因年代久远而古味十足的建筑物。又,这里的风景,应该选择雨后,或阴天的翌日,或湿度高的时候描写。因为湿润的屋顶与壁面所呈现的色泽、树木的青绿等,使淡水风景更加美丽。(台湾新民报,1936年10月19日)画面右边,撷取一个略呈凸状的小丘陵。左边,在丘陵前方配置农村,夹在两者之间的田埂,弯弯曲曲,十分有趣。这些景物的背景,也就是这张画的主题,淡中校舍,则放在画面的最后面。然后藉由前景的水田田埂的曲线,带动整张画面。另外,前景和中景之间,安排一条倾斜的道路,以示区别。前景也因道路的色彩,显得更加的亮丽。接下来安排二、三个点景人物,并在田埂各处,点上几只白鹭。整个构图的中心,在此。这就是我努力的结晶。(陈澄波)

  淡水风景写生,大部分的画家都选择江边热闹的地带或山区的层层山坡建筑。最常取景的是教堂和邻近的古屋,江面上的船只和对岸的观音山,这些景物都已成淡水的象征。这幅淡水风景却是在不知名的山区和池塘取景,池塘中有白色红头鸭或鹅在岸边戏水,岸边停泊一条小船和对岸小船成透视远近的效果作用,山下有一部落虽然面积不大,但也有不少住家,不只是渔民而已,还有耕种的农民在阡陌上。此刻正是清晨,太阳从山后冉冉上升,所以天空染上粉红色,这是画家少用的天空色,他喜欢天空是蓝的,象征晴朗。前景的三棵树和左边的房屋都是逆光的暗色,房屋和地面也是暗色,屋檐下还有人在钓鱼,刻画得很仔细。清晨清爽的气氛,令人觉得有朝气有活力。(陈哲)

  淡水昔称“沪尾”,隔淡水河与八里相望,淡水河的渡船是唯一往来的交通工具,渡船头的清晨景象显现了忙碌一天的开始。陈澄波先生在此画中把日出时分渡船头的这般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中透过点景人物并穿透三棵树的近景空隙,使观赏者把焦点集中在渡船头的忙碌景象,形成一幅完美而富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刘长富)

文档来源: 中国美术馆